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用“苟活到现在的我”来衬托刘和珍的勇毅,贬低自己,褒扬刘和珍,体现了鲁迅解剖自我的勇气) |
B.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与怒放的野菊花构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任凭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怒放的生命恰是对戕害生命的暴行无声的控诉。) |
C.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一则是包弟是日本种的狗,二则是它有瑞典旧主人,作者担心它会成为红卫兵所谓的“里通外国”的嫌疑,担心自己受牵连。) |
D.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意思是没人能阻挡第二天太阳的升起,“某一些人”指带工老板,表达作者要摧毁包身工制度的愿望,并对带工老板发出警告。) |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
B.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
D.君安与项伯有旧(形容词作状语,旧交情) |
下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寥廓沧茫彷徨 彳亍 |
B.幽长褴褛 榆阴漫溯 |
C.婆娑 惆怅 桀骜 浸渍 |
D.屠戮谍血噩耗作践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家由我装 ,我家由你装,只要别和从前一样。”这是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主题曲中的歌词。对这歌词,有人说它非常好,“只要别和从前一样”表达了人们渴望改变的诉求,合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有人说它太过绝对,要把“只要别和从前一样”改成“只要别和从前都一样”,这样才能既体现人们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能表达对充满憧憬的未来的追求。
对这一争议你是怎么看的?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文字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日前,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语文在其中4所高校中成了不考科目。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是:“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材料2】很多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表示,如果哪一天复旦大学要是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就不用再参加其它的考试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对上述材料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3分)
老师:乔治,你上来,在地图上找出美洲。
乔治:在这里,老师。
老师:很好,非常正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发现了美洲?
众学生:是乔治。
我们知道,美洲大陆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材料中众学生之所以会答成“是乔治”,与“你们知道是谁发现了美洲?”问句存在歧义有关。
(1)请你说出问句意思的两种不同理解。
理解一:
理解二:
(2)如果要把问句的答案指向“哥伦布”,可以在“发现”之前加哪些文字?(不超过6个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