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9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晋军函陵 军:_______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_______
③以乱易整 易:________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3.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使使以闻大王
5.翻译句子(各3分,共6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⑤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记述了自 至 (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③鲁迅,原名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④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赴鸿门宴,却“既来之,则走之”,为什么呢?可用课文中的成语“ ,我为鱼肉”来回答。
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①zhì 息 ②婆suō 起舞
③挥斥方qiú ④yǔn 身不恤
⑤jié 骜不驯 ⑥àn 然神伤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这场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倡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
请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
阅读下面两文段,完成18—22题。(15分)
甲文: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恃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乙文:
“艺匠”所拿出的大概只能算是那“东西”,也许那“东西”本身也有些美感罢了。
而真正的艺术大师所奉献给人们的,是心音的律动,是思想的潮声,是智慧的闪光,是发自灵魂至深之处的绝唱。
当我们驻足大师们的作品之前,与其说是被他们的作品所吸引,倒不如说是为其深邃的思想和特异于常人的品质所征服。
艺术的至高境界是作为表现对象的思想化。当我们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候,最初我们为其作品本身而吸引、而叹服,但随后我们会由此而“联想”到更多的作品之外的内容,发现比作品更为悠远、深广的时空。对于绘画艺术而言这也就是“画外之画”吧。
“画外画”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技艺水平的高超的表现,更多的则在于作者对表达内容发现、表现的深度,实际上是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即作品的思想性,它是作品的灵魂。
讲“画外画”,不能不讲画外功。要具备“画外功”,必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需要下功夫的。与生活无缘是不可能产生伟大作品的。
(摘自次仁多吉《艺术大师与“艺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甲文中提到人们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可生活中人们喜欢某件作品,也往往会赞其“独具匠心”,同样提到“匠”,感情色彩却截然相反,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从甲文第③节的内容来看,作者举居里夫人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语言阐述)(2分)
3.甲文中认为,①与匠人相比较,大师有哪些特点?(2分)②而两者形成差异的根本问题在于什么方面有区别?(1分)
4.从下面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①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②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5.关于绘画艺术工作者怎样才能从“艺匠”成长为“大师”,甲文第④节与乙文给了我们相似的启示: ;然而甲乙两文的具体要求和理由又有所不同:甲文要求 ,因为
;乙文要求 ,因为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