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5分)
洞庭湖远眺
林 非
①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②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太阳光纷纷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线索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③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④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⑤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像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像着这儿晴空万里或阴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里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朝廷的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将降”下的“大任”。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⑥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类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文章开始时写梦幻中的岳阳楼既“华美而又雄壮”,又“如此缥缈与朦胧”,从景物的形与神两个方面表现了岳阳楼的特点。
B.文章描写岳阳楼时,着重指出“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借“猜测”巧妙地把楼的设计与“先忧”精神联系起来,行文巧妙自如。
C.作者认为“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从力求替大家作出一份贡献起步,就有可能逐步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注重展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小巧玲珑的岳阳楼的景象,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
E.本文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表现了对人类不断走向壮丽和崇高境界的坚定信念。
2.作者在洞庭湖上“远眺”,看到并想到了什么?(3分)
答:
3.第②段划线句描写浪涛拍击白云,浪花扣打高岸,寓含着什么深义?(2分)
答:
4.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与好处。(5分)
答:
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1分)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3分)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3·18”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2.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它的本体是__ __ __。(填空,2分)
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3分)
A.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是艰难的
B.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
C.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
D.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
3.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3分)
A.反对徒手请愿
B.反对请愿
C.不主张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D.“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①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②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④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黥:脸上刺字。②趣:通“趋”,趋向,奔赴。
③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④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② 吾其还也
B.① 遂成竖子之名 ②是寡人之过也
C.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D.①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② 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4.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3分)
译:
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9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晋军函陵 军:_______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_______
③以乱易整 易:________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3.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使使以闻大王
5.翻译句子(各3分,共6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⑤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记述了自 至 (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③鲁迅,原名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④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赴鸿门宴,却“既来之,则走之”,为什么呢?可用课文中的成语“ ,我为鱼肉”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