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6分) 绝句两首(其一)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诗歌鉴赏:(6分)
绝句两首(其一)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有人说此诗前两句写极美之景,后两句抒极愁之情,前后很不和谐,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 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一个“燃”字,化静为动,可使人想像那花之灿烂、鲜艳 一个“又”字,包含了作者羁旅异乡,归期遥遥的无限辛酸、伤感和苦痛。 ②不同意。看似不和谐,实际上是艺术的最大和谐。前两句为下文写悲哀情绪提供了背景,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解析】①四个答案挑其一答即可,言之成理即可,3分。 ②观点1分,理由意思对即可,2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进士子与之讲论引进:召集。

B.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C.有短朱熹者短:诋毁,指摘。

D.大抵穷理以致其知穷:穷困,穷厄。

2.下面句子中关于加点虚词的用法与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⑴谓其疏于为政        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平生为文凡一百卷    ⑷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⑴⑵相同,⑶⑷也相同。

B.⑴⑵不同,⑶⑷相同 。

C.⑴⑵不同,⑶⑷也不同。

D.⑴⑵相同,⑶⑷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    )
A.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所著书皆行于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

B.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错误很严重,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分)
译文:                                                                                  
②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2分)
译文:                                                                                  
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
译文:                                                                       
④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比一乡比:比较

B.德合一君合:联合

C.而征一国者而:而且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加:更加

2.下列句中“然”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虽然,犹有未树也

B.未数数然也

C.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D.泠然善也

3.下列与“彼且恶乎待哉”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翱翔蓬蒿之间

C.之二虫又何知

D.彼且奚适也

4.下列对“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那么还有什么等待的呢?

B.如果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还凭借什么呢?

C.至于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他还凭借什么呢?

D.至于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领域,还可以要依靠谁呢?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和宋荣子固然比“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这四种人略高一筹,但正像鹏鸟和蜩、斥鴳一样,区别只是“小大之辩”,共同点是“有所待”,还都算不上逍遥游。
B.作者在文中提到宋荣子和列子是为了引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C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于现在,这种人生观有时会有消极的影响,但有时也有其积极意义的。
D.追求绝对自由,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庄子也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代表。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③置杯焉则胶                         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⑤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查看答案

课内名句默写(10分)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②木欣欣以向荣,                  
                  ,或植杖而耘耔。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川泽纡其骇瞩。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⑧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查看答案

请以《有你,我的世界更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