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________、_________、平...

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________、_________、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二者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3分)

 

齐家   治国    达则兼济天下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

父亲送我一幅油画

那天临行在车站,父亲送我一幅油画:素朴的一个站台,还牵一只双线风筝。

父亲说:“你是油画里的双线风筝,一线系亲人,一线系天地。”

风筝要飞了。从长江南飞到黄河北去。

既然选择了奔波,就该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

父亲架好行李。离开车还有五分钟。

“要远离亲人了,写好你的游记。”父亲握我的手。

我说,华东到华北不算远;我说,我是世界的,是宇宙的。

我发现了我的自私,菇苦含辛的为你撑了二十年的伞呀,如今你独自一人,为着寻你天外的天,背起行囊,要走了,而那把伞,在你远行的日子里,怕依旧是孤撑着,不落的。你全然忘了侍衣奉食的义务,全然忘了空伞撑着的落寞和牵念。莫非,莫非这沉沉的内疚也是生命须交的旅费?

汽笛响了,车门关了,属于你的日子开始了,开始在汽笛响、车门关的一刹那。眼睛迷蒙了车窗外的站台,迷蒙了站台里孑然立着的父亲;你看见父亲跟着列车在走、在跑、在向你招手。再做不到含蓄,你伏在车窗上,泪,不能禁了。可是,可是你说过你不哭的。你输给自己。你也有输的时候。

“你是油画里的双线风筝,一线系亲人,一线系天地。”父亲是知你的,知你若知画。

或许乘哪列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对一路风景的感悟力。

你看到了,看到了前方,前方多少站台,在等你去。

不要辜负,也不被辜负。

1.文中第三段说“风筝就要飞了”,第六段说“写好你的游记”。这里的“风筝”、“游记”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

答:①风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游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父亲送“我”一幅画有双线风筝的油画,这样做表现出父亲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内心一直交织着两种不同的感情,那么,这是怎样的两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中的“我”因为理解了“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的生活真谛,所以决然离开温馨的家庭港湾,选择独立生活。

B.文中“我”看到伏在车窗上的父亲落泪的时候,不再坚持自己“是世界的,是宇宙的”的少年豪气,最终冷静了下来。

C.文末“不要辜负,也不被辜负”一句中,不“辜负”的是父亲,“也不被辜负”是指不被人生美好的前程“辜负”。

D.文中倾诉了“我”远离亲人后落寞孤独的内心感受,情由景生,情由境生,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E.文中前半部分叙事用第一人称,而后半部分又转化为第二人称,这种写法的作用是更便于倾诉作者内心的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2分)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6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都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遗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囚等皆感恩贷        贷:宽恕       B.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狱:监狱

C.叙勋必须刻削      叙:奖励         D.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竟:终于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同到狱中。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3分)

①简述王熙凤害死尤二姐的故事。

②“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句话是谁说的?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选第(    )小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