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人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________、_________、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二者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3分)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
父亲送我一幅油画
那天临行在车站,父亲送我一幅油画:素朴的一个站台,还牵一只双线风筝。
父亲说:“你是油画里的双线风筝,一线系亲人,一线系天地。”
风筝要飞了。从长江南飞到黄河北去。
既然选择了奔波,就该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
父亲架好行李。离开车还有五分钟。
“要远离亲人了,写好你的游记。”父亲握我的手。
我说,华东到华北不算远;我说,我是世界的,是宇宙的。
我发现了我的自私,菇苦含辛的为你撑了二十年的伞呀,如今你独自一人,为着寻你天外的天,背起行囊,要走了,而那把伞,在你远行的日子里,怕依旧是孤撑着,不落的。你全然忘了侍衣奉食的义务,全然忘了空伞撑着的落寞和牵念。莫非,莫非这沉沉的内疚也是生命须交的旅费?
汽笛响了,车门关了,属于你的日子开始了,开始在汽笛响、车门关的一刹那。眼睛迷蒙了车窗外的站台,迷蒙了站台里孑然立着的父亲;你看见父亲跟着列车在走、在跑、在向你招手。再做不到含蓄,你伏在车窗上,泪,不能禁了。可是,可是你说过你不哭的。你输给自己。你也有输的时候。
“你是油画里的双线风筝,一线系亲人,一线系天地。”父亲是知你的,知你若知画。
或许乘哪列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对一路风景的感悟力。
你看到了,看到了前方,前方多少站台,在等你去。
不要辜负,也不被辜负。
1.文中第三段说“风筝就要飞了”,第六段说“写好你的游记”。这里的“风筝”、“游记”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
答:①风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游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父亲送“我”一幅画有双线风筝的油画,这样做表现出父亲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内心一直交织着两种不同的感情,那么,这是怎样的两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中的“我”因为理解了“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的生活真谛,所以决然离开温馨的家庭港湾,选择独立生活。
B.文中“我”看到伏在车窗上的父亲落泪的时候,不再坚持自己“是世界的,是宇宙的”的少年豪气,最终冷静了下来。
C.文末“不要辜负,也不被辜负”一句中,不“辜负”的是父亲,“也不被辜负”是指不被人生美好的前程“辜负”。
D.文中倾诉了“我”远离亲人后落寞孤独的内心感受,情由景生,情由境生,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E.文中前半部分叙事用第一人称,而后半部分又转化为第二人称,这种写法的作用是更便于倾诉作者内心的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2分)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