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70分) 据说,世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

作文(70分)

    据说,世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体裁为议论文;论据恰当,论证严谨。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宽容”为关键词,仿写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过分的谦虚,无异于傲慢。(德国谚语)

②向上级谦虚,是本分;向平级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虚,是高尚。(英国谚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题。(16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年轻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痛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手在流血!

  一声惊叫,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禁不住阵阵剧痛,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误打,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黑得出奇。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精心的他在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狠狠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父子相扶回家的脚步声,稳健的是儿子,小心翼翼中带着愧疚;迟缓的是父亲,疼痛乏力里有着欣慰。

还有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选自《青年博览》2001年第3期,有改动)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采用了对举的手法,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相互映衬,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

B. 作者说老天爷在流泪,富有抒情意味,表达了对这对父子深陷生活的泥沼的深切同情。

C.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使简单的故事情节产生悬念,跌宕起伏。

D. “雨不知何时打湿了玉米叶”的描写,穿插在父子互相体谅却产生误会的情节中,烘托出小说悲凉的氛围。

E. 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误会,表现生活的艰难,表现父子俩在艰难中互相扶持的真情,使整篇小说充满了抒情色彩。

2.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7分)

                                                                    

                                                                     

3.“父亲是优秀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9分)

                 陶诗“远人村”新解

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远方的村落”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

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远——人村”,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墟——里烟”。“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

“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中即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夷狄”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远”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到“文化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夏”认可,较“夷狄”而言,“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已。自秦汉以后,“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

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远人”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靠得更近,“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部曲,这里指家兵、私兵),“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暧暧远人村”,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情”的“大义”,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

B.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夷狄”,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

C.到了秦汉时期,“远人”向春秋时期“夷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

D.秦汉以后,“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远—人村”,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墟—里烟”,而“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因此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

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

C.“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

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

3.请说明作者认为的“远人村”的本意,并简述其理由。(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字数100字左右,5分)

(张飞为攻下巴郡,多次搦战。而严颜凭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次日早晨,张飞又引军去搦战。那严颜在城敌楼上,一箭射中张飞头盔。飞指而恨曰:“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

请问后来张飞是如何攻下巴郡的,攻下后他是怎样对待严颜的?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孙权刚下定决心共同抗曹,周瑜就觉得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决定杀他。鲁肃不肯,建议派诸葛瑾去招孔明事吴。诸葛瑾到驿亭见孔明,孔明知道他的来意,反说诸葛瑾。诸葛瑾无功而返,周瑜大怒,杀了瑾全家。

B.关羽与黄忠大战于长沙城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又大战,关羽正要施展拖刀计,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关羽让黄忠换马再战。因感激关羽义气,第二天黄忠连续空射,于是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救下了黄忠,又杀了韩玄,出城投拜,关羽遂得长沙。

C.庞统一心争功,不听众人劝阻,要从小路攻雒城。七夕这日,行前,刘备见庞统马不好,就将自己的白马换给他。张任伏兵在落凤坡,见骑白马的人来,以为是刘备,就大放箭,可怜庞统死在乱箭之下,年仅36岁。

D.诸葛瑾赴成都哭求孔明还荆州,孔明又哭求刘备。刘备就写书与关羽令他交割三郡,关羽不肯。陆逊请关羽于陆口赴宴,企图杀之。关羽只身一人前去赴宴,席间谈笑自若,又佯醉扣住鲁肃的手,扯至江边。关平飞船来接应,关羽平安归去。

    E.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想采用华歆之计除掉曹植,限其七步作诗,曹植行七步而诗成。但曹丕又嫌迟,并要求以“兄弟”为题应声为诗一首,曹植竟然当即口占一诗:“煮豆燃豆萁,同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也潸然泪下,又有母亲卞氏求情,就暂且贬曹植为安乡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