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C 4.(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2)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解析】 1.借出、借给 2.A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 B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 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3.“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这一说法错。 4.(1)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苟止而妄随”( 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三处,一处1分。 大意2分。 (2)“见……于”(表被动), “所以”(两个均为“原因”), “嫉”(动词,嫉恨),“卒”(副词,最终),一处1分。 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述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处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   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方本。

 

查看答案

先把下列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作文。
  题目:       一样的       
要求:1、在“一样的”前面填上喻体,后面填上本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例,《音乐一样的建筑》《梦一样的高三》《大海一样的胸怀》等。
2、不少于800字,感情真挚,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仿照《善良》的第一节,以“长大后”为开头,续写诗歌的第二节。(3分)
善良
小时候
善良是抚摸小鸟伤腿时流下的眼泪
是帮小猫找到妈妈后发出的欢笑
是阳光下那双童稚的眼睛
长大后
善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句式基本相同,字数接近。②内容符合“善良”的主旨。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4分)
经过一天的辛苦跋涉,我们到达了一个山村小旅店过夜。                  。“鸡声茅店月”这句话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恰切的诠释。
①月色窥窗,                                         ②天将破晓时          
③周围死一般沉静                                  ④醒来听到鸡叫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据调查显示,在商店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顾客心情愉悦,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营业额。

B.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那位好心人,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个伤人后逃跑的家伙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C.他还打算今年报考华东师大研究生,然而随后发生的事,竟使他的计划成为纸上谈兵。

D.在一些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