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青霞先...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 茅 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注】① 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

② 阃(kǔn)寄:委任武将以军权叫阃寄。此指守边大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始出死力相煽构                      构:罗织罪名陷害

C.寻且坐罪罢去                        寻:不久

D.予谨识之                        识:记载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一项是

① 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 出死力相煽构

③ 愤疆埸之日弛                         ④ 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⑤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⑥ 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着重表现沈君忧国忧民的情怀。

B.沈青霞痛心边防废弛、边帅屡败而常常杀戮百姓来冒功请赏,再次上书谴责他们的行径,

措辞更加激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惊恐慌。

C.沈青霞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于是用诗歌文章作为发泄心中郁闷和讥刺时政的工具,因此被权臣构陷致死。

D.沈青霞的诗文虽然充满怨愤和牢骚,但作者推重他的忠直进谏、不畏权贵的人格,并引用多个事例肯定了他诗文存在的价值。

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宰 执 深 疾 之 方 力 构 其 罪 赖 天 子 仁 圣 特 薄 其 谴 徙 之 塞 上。

(2)翻译:

①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4分)

译文:                                                                

②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4分)

译文:                                                                

 

1.A 2.D 3.B 4.(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2)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有讽刺。 ②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胆寒,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解析】 1.诋:抨击、批评 2.①③④⑤体现了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品质。②是宰执报复沈青霞的行为。 ⑥是沈青霞死后宰执的下场。 3.引起了朝廷震恐的是他的诗文,属张冠李戴。文中也没有再次上书的相关内容,属无中生有。 4.略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了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这段时期,沈 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心情沉重地携带着妻子儿女,离家迁到塞上。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那些从中原地区来的在战争中阵亡了士兵和在郊野行走的百姓的耳朵去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来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有讽刺。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因而沈君的灾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参与陷害沈君的守边大将,不久便因罪被撤职离任。又 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弹劾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并流传它。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的传人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各篇,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 们难道都符合古诗平和中正的音律吗?然而孔子并不马上删除掉它们,只不过是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的嫌疑;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的嫌疑;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的嫌疑;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的嫌疑;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的嫌疑。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辑它们,恐怕也未必不会收录它们。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人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诸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胆寒,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假如日后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遗漏掉它们吗?我恭敬地记载在这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

毫无疑问,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仅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生产力,且把地球搞得一团糟: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核废料和化学污染出现,物种入侵,生物大量灭绝,现在又加上了气候突变的重重阴云。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能力的话,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人类的球籍。假如这一愿望能够实现,人类明天就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地球上人类留下的痕迹会彻底消失吗?

由于缺乏维护,大楼、公路、桥梁和其他建筑物会较早地瓦解倒塌。每一场暴风雨,每一次洪水泛滥和每一个霜夜都会“啃咬”这些被遗弃的建筑物。仅仅数十年的光阴,屋顶就会塌陷,房子也会倒掉。但是,即便是建筑物倒塌了,它们的废墟,尤其是那些由石头或混凝土建成的废墟仍能够保存数千年。

一旦人类消失,其他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尽管恢复速度各不相同。一些极端情况下,有些生态系统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这让它们无法回到从前。

人类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都可以逃脱厄运。据生物学家估计,在美国,约85%的物种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大部分这样的物种会由于栖息地的恢复而情况好转。但是,生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的物种,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条临界线以下,并由于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而无法恢复到从前。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瞬间,汽车的排气管、工厂的大烟囱和排污口将停止排放污染物。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就取决于具体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例如氮氧化物、硫磺和臭氧(指地面的污染物,而非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层),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另外一些,如氯氟烃、“戴奥辛”和杀虫剂DDT,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解。还有一些污染物则会存留几十年。

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这两种化学物质也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少量过剩的硝酸盐则会在地下水中存留很久,因为地下水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将硝酸盐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

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这在表层水域发生得较快——只需几十年——但到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即便人们从明天开始就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这是海洋吸热导致温度上升的速度比大气慢的缘故。

至多几万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统治地球的每一处痕迹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10万年后,外星访客不会发现先进文明在地球存在过的迹象。但若外星人有足够精确的科学工具,他们也能找到我们存在过的若干线索。如果他们恰巧挖到了今天填埋的垃圾,他们或许会翻到玻璃和塑料的碎片——甚至是纸片——而它们都是人类存在的见证。

在几百万年内,风化侵蚀,也可能是一个或两个冰河世纪将抹去大部分甚至已十分模糊的痕迹。地球上即便再出现一个高级物种,除了一些奇怪的化石和骨化了的残骸,它将对我们的存在毫不知晓。一个可悲但又似乎令人庆幸的事实是,地球将很快将我们遗忘。

1.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的一项是

A.人类修筑的建筑物将因为缺乏维护而较早倒塌并成为废墟,而废墟保存的时间也不过几千年。

B.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有的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有的则需更长时间分解。

C.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D.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作为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其支配地位体现在人类活动面积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大。

B.一旦人类消失,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或快或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有些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

C.即便人类消失,有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也难逃灭绝的厄运,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种临界线以下,并且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

D.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在表层水域只需几十年就可吸收,但在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人类的破坏。

B.曾经被“藻类”覆盖的湖泊和河流将随着人类的消失逐渐重新清澈起来。

C.尽管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仅仅只有数千年,但其开创的先进文明却要在人类消失后数万年乃至十万年的时间才能毁灭。

D.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地球会很快将我们遗忘。这对于自高自大、自私疯狂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和警醒。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大力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关系到大幅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B. 重庆“扫黑除恶”行动受到全国关注,自2009年8月7日重庆市司法局长文强因涉黑

被调查开始,扫黑行动如潮好评。

C. 87岁高龄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应邀为中小学生题词“宁拙毋巧”后,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不要投机取巧。

D. 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电视,精力不济,影响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党员干部徒有“公仆”之名,实则尸位素餐,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B.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仍需要韬光养晦。

C.一个合格的职场中人要会察言观色,善于人际沟通交流,所以专家将此视为极其重要的职场EQ(情商)能力。

D.十月,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坐在风驰电掣的轻轨车上,两旁络绎不绝的山城景色真让人赞叹不已。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粹         形容憔悴        韬略       洪水滔天

B.感喟         泾渭分明       枯躁        心浮气燥

C.震摄         震撼人心        人伦        美轮美奂

D.犄角         掎角之势        骄矜        娇揉造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针砭(biān)     瞋目(chēng)    瞠目结舌(chēn)     皈依佛门(guī)

B.孝悌(tì)       凝睇(dì)        叱咤风云(zhà)     半身不遂(suí)

C.噱头(xué)     昵称(lì)      栉风沐雨(zhì)     因噎废食(yē) 

D.博弈(yì)      掣肘(chè)    谆谆教诲(huì)     滂沱大雨(pá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