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给这短消息拟标题,并写上一段导语。(4分) 11月3日下午,...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给这短消息拟标题,并写上一段导语。(4分)
11月3日下午,腾讯公司通过弹出窗口又发表了《致用户的一封信》,宣布“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腾讯公司同时表示,把选择软件的权利交给用户,消费者只有在360的产品与QQ之间二选一。而360立即回应表示,将推出措施保证360和QQ同时正常使用。截至昨晚9时,腾讯公司关闭了360刚刚推出的WEB QQ软件入口,腾讯QQ空间不再支持360浏览器访问。9时10分,360正式下线QQ保镖产品,并发布“紧急求助信”,称目前是360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希望用户“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
标题:
导语:

 

(4分)标题:腾讯与360之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导语:“有我就没你”,原本在庞大的市场可以同生存同发展的360软件与QQ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散文阅读(12分)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湧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我感受最突出的是朱光潜先生,是他对人生的悲剧观念和由此而生发的勤奋、通达与对真理的坚持。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搞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搞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他有理想,但很现实;他重悲剧,但不悲观:“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本来就是流动,单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做“无穷追溯”的倾向。“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学家们。”这是“不通达”。他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于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
在《无言之美》中, 朱先生就已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人生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不过,对于人生,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朱先生也曾谈及:读书人,为什么偏要为难读书人呢?说是“文人相轻”,总觉得过于笼统。细想之后发现,文人群中也会有一些喜欢欺负、攻击甚至伤害他人的人,他们不敢惹比自己强大的人,总是拣那些比他善良或柔弱的欺负;而最根本的,是读书人所特有的自残、自虐的本性,这在中国近现代的一些读书人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对同类的伤害,正是其自残、自虐从自身向外的“扩大化”,是他们所自造的一种悲剧。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他保持着他那挑明问题、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他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当时,朱先生正受到批判,心情很不好,常常吃不下饭,也不做事,两眼呆呆地望着窗外。朱先生忧心的是:我们民族的伤痛还没有从“文革”的灾难中痊愈,怎么可以再往伤口上撒盐呢?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是,主持批判的人对他仍不失尊敬。所以,朱先生认为:被批判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中的悲剧的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朱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1.文章的标题为“朱光潜的通达人生”,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朱光潜的“通达”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请简要概括朱光潜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3.朱光潜认为: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他是最不完美的。你对这句话中的“最不完美”和“最完美”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4分)
4.本文末段与文章主人公不一致,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二)文言阅读(1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B.今日之事何如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B.项王按剑而跽跽:站立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医生(中医)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宴客的主人

3.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素善留侯张良烛之武退秦师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C.项伯杀人,臣活之越国以鄙远

D.范增数目项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分)               

 

查看答案

(一)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咏梅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到,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答:
 
2.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名言名句默写:(6分)
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③满载一船星辉,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为鱼肉,何辞为?
⑥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他一生笔耕不已,著作颇丰。其中,《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小人小事》和《寒夜》等,更是公认的传世之作。

C.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矛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D.倒金字塔式消息依次可分为五个部分:⑴ 标题;⑵ 导语;⑶ 主体;⑷ 背景;⑸ 结尾。除了“背景”的位置不很固定外,其余四个部分依次而下。由于倒金字塔式消息每一部分都承着上一部分发展,能够相对独立,所以从下往上截去任何部分,剩下的部分仍然能够独立完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