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革:改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2分)       (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吴隐之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事奉母亲孝顺谨慎,母亲去世时,哀伤过度,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要提拔他。

    B.吴隐之为官之后,做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故意舀泉水喝下去,试试能否改变自己。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4分)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4分)

 

 

1.B2.C3.B4.①  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②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解析】1.B 这里的“资”应是“资助” “供给”之意。 2.C(能够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应为①②③⑥,故选C。④项是吴隐之诗中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⑤项是时人对吴隐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①从“班”字入手可较容易理解。“班”字从造字法上看,形旁为“刀”,义为“分给”,将俸禄和赏赐分给亲族,自己只能过俭朴的生活了。②在封建官吏家中,一个官员自己洗衣,用棉絮代被,生活自然是俭朴的了。③是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革除岭南刺史黩货之弊途中遇到贪泉后对亲人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是将贪泉与越岭(岭南)的贪污腐败官吏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他明白了“越岭”官员丧失了清廉的原因,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清廉的操守。) 3.B (B项中的喝贪泉,“试试能否改变自己”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作诗表示不改变节操的决心。) 4.①  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②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附文言选文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2分)               (    )

    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2.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评可以说毫无益处。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①⑤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广州展览馆是广东省最有影响的展览馆,也是广东现代建筑中的佼佼者,它建于1969年,其造型、质量在当时是第一流的。

    B.历经70余年的连锁品牌经营,许府牛杂的美味已享誉国内外。在美味之外,它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不断的创新推动其发展。

    C.购房者逐渐意识到,不仅购买品牌房产有利于自身居住条件的提升,而且也能通过投资取得丰厚的回报。

    D.对于那些无视相关规定,携带大型犬只等可能危害他人安全的宠物进入公共场所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罚吗?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退休后他迷恋上了象棋,常常在街头的棋摊上为人“指点江山”,有时候也赤膊上阵杀他个风声鹤唳、天昏地暗。

    B.好不容易搞到一张多明戈亚洲巡回演唱会的门票,酷爱西洋音乐的他一直盼着赶快下班好跟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满心期待,不可终日。

    C.陈水扁弊案缠身,为了转移公众视线,就会时不时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挖空心思地为自己开脱罪责。

    D.来自陕西的“羊倌歌王”在原生态歌手比赛中,竟然指鹿为马,把英国、澳大利亚国旗说成中国、日本国旗,引起一片哗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辟邪/开辟新路     解数/押解     症结/症状

    B.作坊/作客他乡     囤积/粮囤     粘性/粘贴

    C.着凉/十分着急     字帖/碑帖     角逐/角色

    D.载体/载歌载舞     中肯/中伤     狼藉/慰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