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灵魂我的书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灵魂我的书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课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搬这些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老板听了他的话后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他在这里打了3年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    )

A.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B.文章题目“我的灵魂我的书”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我”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小伙子”,而是指作者。

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

D.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可当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时,小伙子笑了。这一发现让他明白这位教授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E.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3.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6分)

4.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一下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1.AE 2.不同意。(1分)内容上:这段文字交代了教授的特点与讲课风格,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2分)结构上:照应后文,使后文的叙述有了依托,和后文中教授喜欢看侦探小说、嗜好种花剪草形成反差,为小伙子发现教授读书特点时的意外做了铺垫。(3分) 3.这个学生在教授的书房和藏书中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正是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3分)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架上去卖,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如果教授的藏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3分) 4.故事中的小伙子听教授讲课时感受到的是老派与沉闷,他在教授的的书房中发现了教授生活中的另一面,教授的书房展示了教授完整的人格。可见一个人的读书取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灵魂等。(4分) 启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读的书籍密切相关。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的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灵魂活在书里面。(4分)(学生如果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习惯等,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求之不得,                  。悠哉游哉,                   。(《诗经·关雎》)

(2)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来源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5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

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

    B.募索为蛊者穷治                   穷: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       交: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立……的塑像

2.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3分)           (    )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5分)

译文:                                                                             

                                                                                         

(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姓”看上古婚姻制度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制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根据字形说解字义的文献,因而也能由此看出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婚姻孕育了生命,也维系了社会的发展。《说文解字》中女部的字有238个,是全书最大的部首之一,展示的内容极为广泛。就感情色彩而言,可分为褒义的,如媛、好;贬意的,如妒、奸、婪;而占绝对数量的则是中性的。最后一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婚姻状况。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形声兼表意)。”“姓”字从女,上古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宗族图腾的标致,也表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个女姓祖先的子孙,是一个氏族的标志。“姓”之形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定内涵来自于母系社会群婚制度。

在群婚初期形成的是血缘婚,它是一种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相互婚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互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既是兄弟姊妹,又是夫妻。在周代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先民一直延续这种“同姓而婚”的血缘婚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兄弟姊妹通婚的弊端,于是逐渐摒弃了兄弟姊妹间的通婚方式,废止了“同姓而婚”的制度。《左传·僖公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礼记·坊记》:   “娶妻不娶同姓。”族外婚制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族外婚指的是有婚约联盟的两个部族之间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形式,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他们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联系。他们仍然生活在各自的氏族。由于男子选择配偶被排斥在本氏族之外,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这也是神话“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的历史原型。《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在“圣人无父”的神话话语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之间穿行。“姓”成为维系血统的纽带,也成为婚姻制度的准绳——同姓不婚。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上古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中国一些古老的姓,如姜、姬、赢、姒、姚、妊等,都有“女”字旁参与构形,这也为“姓”之“从女从生”提供了阐释的依据。在文化寻根的意义上,一个姓代表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这就是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明证。

(节选自〈汉字文化〉,有删节)

1.结合文意,对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姓”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旁表义,“生”旁既表音又表意,它可以说明“姓”是以女性为主的群婚制产物。

  B.“姓”字是宗族图腾和氏族的文字标志,它是血统的纽带,婚姻的准绳;它表明同姓者的子孙都源于同一女性祖先。

  C.“姓”字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婚姻孕育了生命,因而血缘必然成为婚姻纽带。

    D.“姓”字的形式结构表明上古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其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

2.下面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联系。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状况就是从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中被发现的。

  B.直到周以后,上古先民主动摒弃了血缘婚而采取族外婚作为婚姻规则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到了血缘婚姻影响了氏族的繁衍。

  C.族外婚和血缘婚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夫妻必须属于不同的姓氏,夫妻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关系,婚后夫妻可以在同一氏族内生活。

    D.“圣人无父 ”的神话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实际上都是古代的血缘婚和族外婚的解释。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文字学的专注,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婚姻制度的重要文献,上古氏族的血缘婚和族外婚在书中都有记载。

  B.从上古普遍盛行血缘婚和族外婚状况来看,我国“姓”的起源和“女”有关,并且姓氏在此阶段已基本完备。

  C.“姜、姬、嬴”等都各有自己的一个女性祖先,并分属于各自的氏族群体,都有自己的氏族图腾的的符号标志。

    D.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汉字中许多含贬义的从“女”的文字,都是上古母系婚姻制度下男子地位低下的反叛意识的反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失望的年轻人准备在大海自尽,被一位老人救下,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说:"请你把我刚扔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了吧?你应该知道,你现在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是的,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请以“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