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A...

从下面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A.方与圆       B.理想与现实      C.长处与短处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
读 书 苦 乐
杨 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1.第①段中作者认为,为了实用的读书“当然得下苦功夫”。(1)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属于“苦读”吗?(2)作者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赞成的,还是不赞成的?(4分)
答:(1)                         (2)                        
2.在作者读书的过程中的“乐在其中”包含那些方面?请用原文分条回答。(6分)
答:                                                                    
3.(1)第④段中,“走入真境,遇见真人”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2)第⑥段中,“而犹存‘身’”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包含的内容。(6分)
答:                                                                    
5.(1)文中作者认为的读书之“苦”指什么?(2)作者认为的读书之“乐”指什么?(4分)
答:(1)                                                                 
(2)                                                                

 

查看答案

下面是《雷雨》中部分修改情况,请分析修改后的好处。(4分)
修改前——
周 萍 你是谁?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后——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试题。
, 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1.上文括号内的“至大海前”“厉声”等,属于戏剧语言中的哪一类? (2分)
A.人物语言(对话、独白、旁白等)    B.舞台说明           (   )
2. 本片段中揭示的本质性矛盾冲突是什么?(2分)
答:                                                                   
3.联系上下文,“你是萍……”里省略号省略的意思,应该是以下哪一项(2分)?  

A.萍儿,你是我日夜思念的亲骨肉!

B.你,你和你父亲一样丧尽天良。

C.你是我的儿子,大海的哥哥,你不应该打自己的同胞兄弟。

D.没料到你竟连母亲也不认了。()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⑵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①臣请完璧归赵  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⑥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⑦忽昼见一绯衣人

A.①⑥ / ②③⑦ / ④⑤

B.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

C.①⑤⑥ / ②③ / ④⑦

D.①⑥ / ②③/ ④⑤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