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2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4分)
2.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4.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6分)
默写(5分)(任选做一题)
(1)①《兵车行》一诗中用夸张手法描写战争之残酷并揭示其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2)①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②孟子难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仍坚持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谨庠序之教,”(《孟子》);李白遭遇挫折时仍不失精神上的傲岸,高唱“,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③杜甫老病于孤舟之中仍心忧天下,慨叹“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一般的宫殿
B、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献
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的原则和方法
D、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②秦强而赵弱
B、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光辉形象。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才困。在这危急关头、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而蔺相如也确实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困扰满朝文武的难题,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予解决。
C、司马光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D、如果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是外困,那么“将相和”则是缘于内忧了。相如由于“口舌为劳”“位居廉颇之右”时,作为战功卓著的一代良将廉颇大为不满,扬言“见相如。必辱之”。
4.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5分)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5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下面小题。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皆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规划,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的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宁代诗人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诗句。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至于结的表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结现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繁衍壮大,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屈原在《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而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表达男女情爱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下列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结的外形一看就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B.中国结的“结”字具有力量、和谐等含义,充满情感。
C.“结”与“吉”谐音,寄寓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D.不同的“结”,不仅有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之美,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源于中国先民在文化形成时期对绳子的崇拜。
B.本命年里为了驱痫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C.中国人往往用“同心结”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D.梁武帝诗有“腰问双绮带,梦为同心结”,是借“结”来表达相思和别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吉祥结、蝴蝶结、如意结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新的“结”。
B.中国结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古到今未曾改变。
C.在中国人心目中,绳结的文化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
D.《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文化将会因现代人的重视而再次复兴和繁荣。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B.从亚锦赛的溃不成军到斯坦科维奇杯的屡遭绝杀,中国男篮最近的表现实难恭维,而教练郭士强的帅位也是风雨飘摇。
C.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称,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工业化国家的金融中心自二战以来首次面临泥牛入海的危险处境,必须通过各国央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来加以克服。
D.每逢年终岁末、辞旧迎新之时,央视春晚总是以其华美的演员服饰、专业化的灯光和音响以及令人回肠荡气的演员阵容而成为万千国民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