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②於乎:呜呼。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征召北海太守到皇帝行宫。有个执掌文书的府吏王先生,自动请求和太守一同前往,说,“我对您有好处。”太守答应了。许多官府属官禀告说:“王先生爱喝酒,爱说闲话,不办实事,恐怕不可以和您一起去。”太守说:“王先生想前去,不可以违背他的意愿。”

走到行宫外,在宫府门等待诏令。王先生只是揣着钱买酒,和卫兵仆射喝酒,每天醉醺醺的,不去看望那个太守。

太守进宫拜见皇帝。王先生对守门郎官说:“希望您替我喊我们太守到宫门以内,我要远远地和他说几句话。守门郎官替他去喊太守。太守出来,远远地看见王先生。王先生说:“皇帝如果问你怎么治理北海,使那里没有抢劫、杀人的人,您回答说什么呢?”太守回答说:“选择贤能的人,按照(依照)个人的能力分别任用他们,奖赏才能超群的,惩罚不贤良的。”王先生说:“像这样回答,这是自己称颂自己夸耀功绩,不可以。希望您回答说: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奇灵异的声威改变的。”太守说:“好!”

太守被皇帝征召进入宫中,走到殿阶的下面,有诏令问他说:“怎么治理北海,使抢劫、杀人的人不出现呢?”太守磕头回答说:“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奇灵异的声威改变的。”汉武帝大笑,说:“唉啊!哪里得到性情严谨敦厚的人的话来称赞我!从哪里学来的?”太守回答说:“从执掌文书的府吏那里学来的。”汉武帝说:“他现在在哪里?”回答说:“在宫府门外。”汉武帝下诏召见他,授予王先生水衡丞的官职,任用北海太守作水衡都尉。

古书上说:“美好的言辞可以求得尊贵,美好的品行可以超越别人。君子用美好的言语赠送对方,小人用钱财赠送对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               诣:往,到

B.是自誉自伐功                     伐:征伐

C.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

D.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自请与太守俱            ②夫人之相与

B.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②齐彭殇为妄作

C.①各任之以其能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①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3.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3分)

A.①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②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B.①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②吾有益于君

C.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②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D.①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②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5.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1.B 2.D 3.A 4.D 5.(1)译文:皇帝如果问你怎么治理北海,使那里没有盗贼(抢劫、杀人的人),您回答说什么呢? (2)译文:美好的言辞可以求得尊贵,美好的品行可以超越别人。君子用(把、拿)美好的言语赠送对方,小人用钱财赠送对方。 【解析】 1.伐:夸耀 2.A、于:和、跟、同,介词 交往,动词;B、为:替、给,介词 是,动词;C、以:按照、依照、根据,介词 因,介词;D 之:的, 助词 3.B、第①句是皇帝的问话  第②句是北海太守转述王先生说的话,也是王先生想跟随太守前去的原因  C、第①句是王先生想通过户郎找太守并叮嘱他  第②句是太守没有违背王先生的想法 D、第①句是王先生对北海太守准备回答皇帝的问话的评价  第②句是皇帝授给王先生官职,并且是王先生说话艺术的结果 4.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话的艺术和策略;汉武帝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并非做事轻率、随意。 5.(1)采分点:即:如果 令:使、让 何以:用什么(宾语前置) 对:回答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采分点:市:求得 加:超越 送以言、送以财:介词结构后置 相:对方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24分)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拉您去西洋楼,谢了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在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天阴了,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令作者心底“震撼”的原因。(5分)

                                                                             

2.作者在提到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3.文章第⑨段,作者为什么对圆明园废墟“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5分)

                                                                             

4.(1)简要回答作者多次写老老少少欢笑嬉闹的场面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从表达技巧和内涵的角度简析标题“哭泣的圆明园”的含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大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杜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妖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
“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片,“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的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选自《阅读与鉴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当玫瑰花刚一出现在门前时,虚弱的女歌唱家就自然而然地接了过去,可见女歌唱家性格开朗乐观,也让我们看到她曾经拥有许多崇拜者,也常常收到玫瑰花。

B.当女歌唱家拥有玫瑰时,她苍白的脸上一度出现淡淡的红润。而当玫瑰花不再出现时,她的脸色就比往常更加苍白。这既有病情加重的原因,也与她心境的落寞、凄凉有关。

C.文中的“芳香四溢”写出了玫瑰花的鹇和芬芳,衬托出女歌唱家像花一样恢复了生命力,可以健康而快乐地拥抱生活了。

D.小说以简笔勾勒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心灵落寞的小偷形象,其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让人联想到小偷可能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

E.文中小偷第一次“送”玫瑰应该是敲开门后的应急准备,第二次“送”玫瑰仍
然另有所图,以后送玫瑰则是出于对女歌唱家的敬仰和同情。
2.请结合内容分析,小说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为题有哪些含意?(6分)
3.文中女高音对塑料花又是“凑近”,又是“嗅”,又是“贴近”,又是“陶醉”,还说“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请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作用。(6分)
4.有人将文章最后两节改为:“此后,他坚持给那位女歌唱家送玫瑰,直到她的身体康复。”你觉得这个结尾和原文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出了王朔的《我看金庸》,说金庸小说不值得一读,文章水准不高,云云,总之就是说金庸不值得大家那么喜欢和尊敬。
1999年11月5日,《文汇报》刊登了金庸先生的回复,他说:“……有时会得到意料不到的赞扬,有时会遭到过于苛求的底毁。那是人生中的常事,不足为奇。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予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上天已经待我太好,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尔给人骂几句,命是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二)有一次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张艺谋:“你怎样看待一些对你的微词”,张艺谋说他把批评他的文章单独裱起来,提醒和鞭策自己。
读了两则材料你有何想法?请结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命意作文。           。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伞”“哈哈镜”“鹅卵石”“开关”“风筝”“火柴盒”中任选两个词,为它们各写一段新解。(6分)
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必与示例相同。
示例:镜子——即使被砸成碎片,也不肯改变诚实的本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神七航天员出舱全过程。要求语言连贯,不出现具体时间和数据。(不超过70字)(5分)
下午一点三十三分,神舟七号返回舱门关闭,航天员出舱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开始。随后翟志刚和刘伯明两人开始穿舱外航天服,三点二十左右,两人全副武装,其中担任出舱任务的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则身着俄制“海鹰”舱外航天服,三点四十,两人将舱外航天服逐步加压,而轨道舱则慢慢泄压,直至逐步接近真空状态。四点十六分,轨道舱第一次泄压完毕,舱内气压由一个标准大气压降至七十千帕,当舱内气压降至两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四点三十三分,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打开轨道舱门,按程序启动出舱。”四点三十三分二十四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将轨道舱门解锁,缓缓打开舱门,整个开门过程持续十多分钟,翟志铡开始出舱进入太空,他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四点四十五分十七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