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大部属于农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大部属于农耕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是近年的事。正因如此,中国人的主食一般指粮食做的“饭”,而把副食称作“菜”。餐桌食品叫做“饭莱”,就连厨房的切刀也叫做“菜刀”等等。道教著作《玄门大论》对素食解释道:“一者粗食,二者蔬食……粗食者,麻麦也。蔬食者,莱菇也。……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与现代营养学的理想不谋而合。
今天,在由西方传入的面包面前,我国的传统馒头似乎显得苍白黯淡。其实馒头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探索。《礼记》中有关“燔黍捭豚”的记载,说明在蒸制食品之前人类就开始炒食谷粒,烘烤畜肉。从西方的现代食品燕麦片和烤肉,可以看到古时“燔黍捭豚”的影子。不过中国早已走过了烧烤的阶段。早在大约6000年前,传说黄帝发明了釜、甑,也就是锅灶和蒸笼。《周书》中写到“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加上早期的主食以黍、谷、稻等粒食为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蒸煮食品文化。
中国传统主食加工工艺的妙处之一在于蒸煮。汽蒸馒头和烘烤面包硼比,汽蒸火候易控。现代热物理知识也说明,汽蒸很容易把加热温度控制在l00℃左右,使馒头、包子等熟化时外不焦内不生,营养破坏降到最少;而烘烤面包,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即使现代技术,自动控制,底火、面火也在200℃左右,难免发生外焦内生现象。
正因为蒸制可以做到无论大小的食品,只要时间充分,内外温度都可达到100℃的熟化温度,才有了包馅的包子、馒头、饺子等,实现了包容诸莱、配餐方便、营养全面。带馅的面制品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还有煲汤、煲粥等,这些都和蒸煮加工有关。由于中国古代锅灶发达,五谷杂粮的粥饭成为传统食品,《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五谷杂粮的粥饭不仅好消化,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谷粒的养分,包括膳食纤维、矿物质,美味保健。
1.下列对文意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中国传统食品的历史看,数千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本以素食为主。

B.面包其实不比馒头更先进,其焙烤的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C.农耕文化在中华文化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源于农耕,医食同源的特点。

D.青铜器、铁器等很早用于炊具,表明中国传统食品还促使了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2.根据文段内容,以现代眼光看来,中国传统食品有哪些优点?请分条说明。(5分)

 

1.D 2.①加工工艺易控制火候;②种类丰富;③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答对3点给5分,少答一点扣2分、 【解析】 1.无 2.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问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4)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7)红酥手,黄滕酒,                    。(陆游《钗头风》)
(8)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查看答案

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10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
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日:“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日:“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诣军省大眼省:照顾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抵挡

C.恐之云“杨大眼至”恐:吓唬

D.吾政如此相杀也相:偏指一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为其宗亲顾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大眼往求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C.常作我蛮形以刺之农人告余以春及

D.坐而听之人非生而知之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省略部分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用(杨大眼)为军主

B.(王肃弟子)在南闻君之名

C.(荆蛮)遂不敢复为寇盗

D.令作露布,皆(读书人)口授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销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人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人海口。            ,               。             。
,             。铅云开裂,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我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①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
②巨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溅到我的身上
③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
④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
⑤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

A.⑧①⑤④②

B.④⑤②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⑤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