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但是对于究竟什...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许多人并不清楚,常常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认为意境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另一个概念,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刨造意象。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睛景交融。但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半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仅是一个物理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对待这个世界上有区别。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宇宙无限,人生有限。王勃的《滕王阁序》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是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和无限壮丽的景色。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从有限的时空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王夫之比较过杜甫和王维的诗。他认为别人写诗都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诗“工”,王维诗“妙”。,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姜夔,说他格调很高,但没有意境。姜夔不仅是文学家,而且是音乐家。他的曲谱一直保存到今天,曲调雍容华贵,听起来很有韵味。但是它只局限于抒发生活中一个具体情景的韵味,而不能使人感到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
当然,中国有很多古代音乐作品很有意境。苏东坡《前赤壁赋》描写朋友中有人吹起了洞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这个洞箫的乐声中,寄托了他这位朋友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因此,有“意境”是一种很高的艺术追求,值得我们去玩味。
(节选自叶朗《胸中之竹》,有删改)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有意境的艺术作品力求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意味,一般的艺术作品则不然。

B.《兰亭集序》赞美兰亭主要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王夫之认为杜甫的诗“工”在写得逼真,而王维的诗“妙”在能“取之象外”。

D.姜夔词能表现生活中一个具体情景的韵味,但因为曲调雍容华贵而没有了意境。

2.比较说出本文中的“意境”与“意象”有怎样的异同。(5分)   

 

1.D 2.相同点: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和“意境”都应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2分) 不同点:“意象”常常局限于一个具体情景的韵味,而“意境”则可以使人从有限的时空进入无限的时空(1分),从而引发一种有哲理的人生感、历史感(或:使人感到某种人生意味)(2分)。 【解析】 1.无 2.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                  。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④山映斜阳天接水,                    ,                      。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7分)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1.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②简析这首诗写出了涛人的哪些乐趣。(4分)
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 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而画线句子断句。(5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蒋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选自《贞观政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画网巾注先生传
(清)戴名世
顺治二年,新令剃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士民以违令死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日:“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日“画网巾”云。
岁庚寅夏,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姓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嗔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孕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日:“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不辍。
注: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裹发,始于明代。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盟栉毕栉:梳头

B.之纲穷诘其名洁:追问

C.顾死亦有礼顾:回头

D.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筹:谋略

2.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画已,乃加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且夫改制易服不出,火且尽

C.因指其发而诟之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命卒先斩基二仆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从槛车中出先生
把先生从囚车里放出来

B.危不即致身
国家危难之时不能立即保全自己

C.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
我们能够在黄泉之下为您做打扫、清除的事了

D.吾笑手占今之循例而负义者

我耻笑古今以来按照一般人的做法而背弃节义的人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许多人都因为违反剃发的命令而被杀的情况下,画网巾先生仍然坚持头戴网巾,体现顾念旧国的忠贞品格。

B.画网巾先生因与王之纲是旧日相识,要求在死前见到他,是想要当面训斥他不顾忠义、背叛故国的可耻行径。

C.文章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先以二仆互画网巾来侧面表现主人气节,后以二仆慷慨就义为先生从容赴死做铺垫。

D.作者在这篇人物小传中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不仅塑造了感人至深的义士形象,而且表达了自己的褒贬与爱憎。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人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        。      。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