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组中任选一题。(5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组中任选一题。(5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

心非木石岂无感?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实迷途其未远,                  

                         ,两朝开济老臣心。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1)长使英雄泪满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2)晓风残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 实迷途其未远 三顾频烦天下计 人比黄花瘦 【解析】任选必须选一组,不能两组都选,如果都选只批第一组。每句中有一个错字,该句即为0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本诗写于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之时。

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既点出了作者离京的具体时间,同时也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映衬了作者的忧伤之情。“落红”本指         ,此处作者又以此比喻         。诗歌的一二句表达了        之愁,三四句笔锋一转抒了发         之志。

 

查看答案

(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外汇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果说目前这一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那么,能源低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降低能耗强度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不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十一五《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一种重要措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激励等措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一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附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1.依据文意,不属于“节能环保”措施的一项是(    )

A.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强度。

B.实现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C.通过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实现节能目标。

D.政府的政策通过市场起作用,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济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能源的低效率是必须改变的。

B.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必须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

C.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标,在复杂状况下,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D.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带来了经济驱动力,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国目前这一经济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所以降低能耗强度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B.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

C.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激励等措施,通过市场起了作用,就可以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D.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是实现节能环保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而政府税费的激励仅仅是辅助措施,收效甚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锱铢:贵重的东西

B.九土:代指全国

C.呕哑:难听的音乐

D.可怜:可爱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不敢言,但最终还是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第一段中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表达了惋惜之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方法有“赋”、“比”、“兴”。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C、《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D、《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贺一起并称“小李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