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作为屋身之一部分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作为屋身之一部分的墙不担负承重作用,窗的设置也就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我国古代的诗词很早就表达了对窗的审美意识。《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皆是写因窗得景,由此欣赏到了大自然秀丽的风光。又“绿窗春梦轻”(陈克)、“午窗残梦鸟相呼’’(王安石),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都要凭借窗户,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的种种微妙变化,融入人的意识,以铸就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云:“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窗带来了秋风冷雨,而一腔悲绪也化作滴滴清泪,浸透窗纱……。

    窗的功用被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其意义更加丰富。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曾于;孚日轩中,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因轩后有一座小山,虽不高大,但其中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却无所不备。李渔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所谓“实其四面,独虚其中”。虚,却非空,乃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便即如此。

    窗除“通”以外的另一个作用是“隔”。这与其说是功能上的作用,不如说是审美上的意义。它巧妙地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增加空问的变化,而引出朦胧的诗意。如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此一边看到彼一边,二者构成对景,本来是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了,在恍惚迷离的气氛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而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它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

    此外,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幽雅的小景,但稍嫌“实”了些。在墙上开一方漏窗,阳光洒下来,筛下斑驳的图案,与婆娑的竹影互为映衬,实墙的封闭感便消失于竹木风姿之外,使园景风情有加,韵味无穷。这又是化实为虚的作用了。

    如同我国的古典诗词一样,我国古建筑中的窗,也是抒情的。它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方能解得其中三昧。

                                             (节选自赵丽雅《中国古建筑中的窗》)

1.下列对“窗的审美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而望见楼外的景致,引动了对心中所爱的怀想上。  

 B.在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和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得景,诗人能凭窗欣赏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上。

C.人们在睡觉时,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大自然的声音有时会融入人的意识,形成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这是窗的审美功能在生活中的体现。

D.林黛玉的诗:“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外的景致引发的情感变化上。

2.对窗的“通”与“隔”的作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渔在他的浮日轩中,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是发挥了窗的“通”的作用。

 B.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这边看到那边,构成对景,使咫尺相望之景变得含蓄幽深,是发挥了窗的“隔”的作用。

C.窗的“通”,就是贯通,李渔作“观山虚牖”,就是为了把轩后的小山,以及其中的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这些景致都串联贯通起来。

D.窗的“隔”,就是隔开,使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隔”是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建筑中的窗之所以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是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窗的设置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

B.李渔的“无心画”,是“实其四面,独虚其中”,其中的“虚”是为了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这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的利用。

C.我国古建筑中的窗,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是古人审美情趣的体现,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

D.所谓的化实为虚,就是在墙上开一方“虚”的漏窗,让墙外的“实”的“几竿修竹”射进来,使墙的封闭感消失的一种做法。   

 

1.C 2.C 3.D 【解析】 1.牵强附会,不符合文意.这里只是说睡梦,没有体现出。窗的审美功能”来。在“绿窗春梦轻”、午窗残梦鸟相呼“这些诗句中,“窗”之所以具有审美功能,是因为人们把它作为凭借,“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的种种微妙变化,融人人的意识”中。离开了“窗”这个内外相连的凭借,就与“窗的审美功能”无关了。 2.“通”,理解为“贯通”不恰当,应理解为通透;说“为了把……这些景致都串联贯通起来”,也不恰当,李渔作“观山虚牖”的目的是把窗外的景致纳入到。尺幅窗、无心画”中。 3.对“化实为虚”的理解不当。原文。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幽雅的小景,但稍嫌‘实’了些”,是说粉墙和修竹的搭配上“实”了一些,如果在墙上开一方漏窗,就起到化实为虚的作用了。同时,“化实为虚”是一种审美观,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的做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①自拟题目。②选准角度,自主立意,除外诗歌,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是围绕“古桥”而展开的。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变换:第一句用“那座古桥”开头,自“德高望重的老桥”以后,改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古桥”,以便于抒情。请仿照这种写法,以“国旗”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45个字)(6分)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相应试题。(5分)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矿难中的坚守,是对生命的尊重。”矿难中的坚守,是对生活的热爱。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的矿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批示,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为了营救遇险矿工,山西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为了和时间赛跑,5000多名救援人员不惜血汗、拼尽全力、日夜奋战……当井下传来生命的信息,当被困矿工安全升井,人们激动地鼓掌,欢呼!生命安全,是人的尊严的底线。
(1)    这则新闻的核心是什么,请提炼出两个关键词:
(2)    从文本可以看出矿难中那些矿工们获得新生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3分)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

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

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

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由于感冒喉咙发炎,医生建议“噤声”三天,他接受医生开出的这记“处方”, 噤若寒蝉,不说话了。

B.沉浮IT行业8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C.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我国却是不为人们知晓的一锅夹生饭。

D.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渔政部门监管不力,禁渔期偷捕现象屡禁不止,禁渔令成一纸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