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 (《论语?子罕》)
(2)君子性非异也,           。            (荀子《劝学》)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6)别有幽愁暗恨生,       。              (白居易《琵琶行》)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勇者不惧   (2)善假于物也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死当结草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此时无声胜有声   (7)赢得仓皇北顾   (8)孤舟一系故园情 【解析】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8~9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9.“转过回廊叩玉钗”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效果?(4分)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3分)
(2)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4分)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②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逾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良尔弓,直尔矢良:好的

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谕:通“渝”,改变。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慑:屈服,改变

D.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党:一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况乎弛焉以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此立志之最先者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亦尝观于射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目的是为了下文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这个比喻恰当、直截、鲜明。

B.文章第三段说立志以后,就要寻找达到志向的方法。达到志向最好的方法就是无论做什么,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要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动摇。

C.文章第四段说如果立志,做到圣人也是可以的,并以孔子为例来说明普通的人要成为圣人最重要和最急迫的就是崇尚志向。

D.全文充分论述了立志对于求学者的重要作用。感情殷切,议论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需要现时代的“处世哲学”
一个有着五千年浩瀚文明的国家,未来的建设不只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在国际政治、文化语境中,还应有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话语,以及影响世界、感染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理念。
具有国际感染力的理论观念首先应当“具有国内感染力”,而理论的感染力、思想观念的感染力,则在于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具有文化覆盖性,在于其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旨趣与价值。所以,具有国际感染力的理论观念,体现在国家行为、国民行为上,则表现为人格形象、国格形象,是一个国家、一个国民的处世哲学。
崛起的中国需要一种怎样的处世哲学,即一种怎样的文化形象?对于我们来说,在和平、发展、合作这一现实的国际主题之上,还需要一种更高的哲学精神主题,这就是“超越与整合”。只有超越历史和前人的视野,超越当下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够整合历史和前人的智慧,创新时代的精神价值,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大国公民乃至世界公民的文化形象。超越即是复兴。复兴不只是整体经济的强大,而是中国人新文化形象的复兴,是崛起的中国处世哲学的复兴,这就是全球视野、东方情怀、善待他人、和合共生。
由于跨国经济流通和文化频繁交流互动,地球村已然不是一个概念,而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各个国家和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谁也不能完全孤立。钱学森称此为“世界社会形态”,它将逐渐打破地区、国家的界限,日益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社会”应当成为今日中国人了解和对待事物的新起点。我们倡导的“全球视野”,不仅富有东方文化底蕴,更将天下、世界、社会了然于心,毫无阻碍地克服和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动主义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进入整合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引发推动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全球视野离不开固有文化的精神支撑。人要富有尊严而自信,富有尊严而包容。所谓东方情怀或东方神韵,即在于此。东方伦理道德与哲学精神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严、维护人的尊严,将天、地、人并立于世。中国人的精神重建,首先就要复兴富有东方情怀的尊严,只要这种神韵情怀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行为方式的现在进行时,中国人的精神重建也就开始上路了。
东方神韵情怀的展现,需要内在心灵的安顿。在现时代,中国人需要唤醒内在的灵商。因为,人类面对的一切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人性的危机和价值的危机。当代中国精神重建的核心命题,依然是华夏先贤们提出的良心、良知、良能,其原理或道德律就是“善待他者”。“善待”,就是公正、无私、真诚、平等、自主、无差别、无障碍的对待。今日中国人,应当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善待他者的人格形象、国格形象、文化形象。
如果说“善待他者”还有目的,那么其终极目的就是和合共生。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已然走向“三大极限”,同时还面临着三大融合:经济生活领域里“增长的极限”与全球融合。政治生活领域的“对抗的极限”与天下相安,文化生活领域的“施恶的极限”与全民身心的安顿。因此,人们应认识到保护地球、呵护生命、尊重生态高于一切,认识到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和谐共享的价值高于一切。和合共生,真正体现出人类“敬畏生命”的情怀和“他者高于一切”的哲学伦理原则。
实现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国家、地区和族群的共生,就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外层空间、族群冲突、重大自然灾害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增加等重大挑战。和合共生是精神重建和文化再造的时代主题。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O年/4月/7日有删改)
1.下列对“处世哲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个国家、一个国民的处世哲学,是具有国际感染力的理论观念体现在国家行为、国民行为上而表现出来的人格形象、国格形象。

B.崛起的中国现时代需要的处世哲学,就是形成一种怎样的文化形象。只有做到“超越与整合”,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大国公民乃至世界公民的文化形象。

C.复兴崛起的中国处世哲学,需要我们拥有全球视野、东方情怀、善待他者与和合共生来复兴中国人新文化形象。

D.崛起的中国现时代需要的处世哲学,不仅富有东方文化的底蕴,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覆盖性,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旨趣与价值。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倡导的“全球视野”是要将“世界社会”作为今日中国人了解和对待新事物的起点,将整个世界了然于胸,克服和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和盲动主义心态。

B.东方情怀是指人要富有尊严而自信,富有尊严而包容。它是今日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核心命题,直接关乎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成功与否。

C.由于面对的一切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性和价值的危机,因此,今日中国人需唤醒内在的灵商,以“善待他者”为道德之律来树立人格、国格、文化形象。

D.如果说“善待他人”还有目的,那么,“和合共生”是“善待他者”的终极目的,它真正体现出人类“敬畏生命”的情怀和他者高于一切的哲学伦理原则。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浩瀚文明的国家,复兴,不是指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来求得整体经济的强大,而是指中国人文化形象的复兴,是崛起的中国的处世哲学的复兴。

B.在作者看来,中国人的精神重建,首先就要复兴富有东方情怀的尊严。今日中国人只有把这种情怀或神韵践行在当下的行为方式上才能真正重建起中国人的精神。

C.今天人类即将面临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极限”和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域“三大融合”,因此,人们应认识到保护地球、呵护生命、尊重生态高于一切,认识到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和谐共享的价值高于一切。

D.和合共生是精神重建和文化再造的时代主题,因为实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族群的共生,就会共同面对诸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族群冲突、自然灾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挑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