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任选一门选修课,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5分)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丰富多彩的,譬如《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语言文字与应用》等各具特色。
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如同进入一个肃穆的殿堂,孔子温文尔雅地宣扬他的礼治,老子娓娓动听地传递着他的无为,韩非则神情严峻地书写着他的法术。
学习
下面某旅游景点“文明旅游公约”有几处不妥,请从简明、连贯、得体的角度指出并修改。(4分)
一、保护寺区环境卫生、清洁,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纸屑果皮。
二、爱护花草树木、摩崖石刻,不准采摘,不准乱刻字画。
三、保持寺区幽静,不准在寺区大声喧哗;不准在寺区摆摊设点,保持寺容整洁。
四、提高放火安全意识,不准论仍烟蒂,不滋生火种,不乱放鞭炮。
五、尊重佛教生活习惯,保持寺庙文物古迹,不准乱动佛像和法器等。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然后给它补写导语。(6分)
《经济参考报》盛赞“皖江城市带乘风起航”
导语:
专刊开篇为5000多字的通讯《首个国字号“产业转移特区”——安徽皖江城市带乘风起航》,描绘一幅“勇立潮头、乘风起航”的动人画卷;述评式报道《全力承担历史重任》,阐述了作为首个国字号“产业转移特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但是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安徽人必须勇于承当,全力以赴,开拓创新。专刊还利用近三个整版的版面,分别以《合肥:筑巢引得凤凰来》、《芜湖: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马鞍山:接轨长三角“第一站”》、《铜陵:五大承接优势助力产业转移》、《安庆:现代“宜城”》、《池州:抢占沿江旅游制高点》、《巢湖:打造“三基地一新城”》、《滁州:谋划“121”空间发展格局》、《宣城“绿色”承接产业转移》等为题,对每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方面所具备的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进行详细报道,同时还配发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图片。
(节选自2010年3月19日《安徽日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端午节有祭屈原,祭伍子胥,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的起源说,但追根溯源它是酷暑之前的一次全民性避瘟驱毒、防疫祛病,人文内容是后来加进的。 |
B.从位置上说,合肥在巢湖的北边,芜湖在巢湖的南边,这是一个在新一轮发展中具有独特位置优势的旅游名城。 |
C.今年省城将首次推出午季油菜秸秆禁烧“网络化管理”狠招,打响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秸秆禁烧战。 |
D.2009年,一组“被”字打头的“新词”,如“被增长”、“被就业”等在网络迅速流行。尽管这些“新词”读着别扭,却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计算机网上阅卷的特殊性,对考生填涂和书写答题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家特别提醒考生答题时切勿写得密密麻麻。 |
B.在“两会”这样一个为国家事务建言献策的平台上,有些记者漠不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睁大眼睛寻找带有娱乐色彩的“雷人雷语”,这种倾向令人不安。 |
C.我不知道“非物质遗产”到底包含哪些内容,不知道怎么申报“非物质遗产”,如果有关部门的人员牵头,我一定鼎力相助。 |
D.他写文章联想丰富,但课堂上经常想入非非,出神入化,心思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甚至老师喊他回答问题,他也经常听不到。 |
下列各项词语中,前后两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频繁——濒临绝境综合——流水淙淙 |
B.泥淖——掉以轻心弹劾——放浪形骸 |
C.叱咤——姹紫嫣红馨香——罄竹难书 |
D.漂泊——虚无缥缈溃烂——功亏一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