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仕鲁传
李仕鲁, 字宗孔,
濮人。少颖敏笃学, 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
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 洪武中, 诏求能为朱氏学者, 有司举仕鲁。入见, 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 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 治行闻。十四年, 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 颇好释氏教,
诏征东南戒德僧, 数建法会于蒋山,
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
皆拔擢至大官, 时时寄以耳目,
由是其徒横甚, 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
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 未闻缙绅缁流,
杂居同事, 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
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 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 视萧何、韩信,
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 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 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
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 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 凡意指所向,
即示子孙万世法程, 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 亦不听。仕鲁性刚介, 由儒术起,
方欲推明朱氏学, 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
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 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
乞赐骸骨, 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 命武士搏之, 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从之游,尽受其学游:求学 |
B.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济:渡过 |
C.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视:和……比较 |
D.皆高其品秩高:提高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3分)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⑤章数十上,亦不听
⑥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⑤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 |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3分)
②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3分)
③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4分)
仿照下面的形式,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5分)
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仿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团体订票的主要过程。(4分)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最后安排计划。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族同胞倍加珍惜,任何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新疆的繁荣和稳定,都是新疆各族群众不能答应的。 |
B.碳汇林管理者将从这项基金中获得支持,以补偿在种植碳汇林过程中发生的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 |
C.据媒体报道,中行高山案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3名主要涉案人高山、李东哲和李东虎均出逃到加拿大,但已得到加拿大警方的严密监控。 |
D.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还处于打基础、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钻进奥赛学科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折旧/损兵折将裨将/无裨于事倔强/强颜欢笑 |
B.揣度/置之度外瘦削/削足适履刹车/古刹钟声 |
C.拾掇/啜泣不止禅让/殚精竭虑醇美/淳朴敦厚 |
D.擀面/从中斡旋管见/草菅人命拮据/佶屈聱牙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这在我是很应该感谢,也是很觉得欣幸的事,就是:我的一篇短小的作品,仗着深通中国文学的王希礼(B.A.Vassiliev)先生的翻译,竟得展开在俄国读者的面前了。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身体也有了等差,使手对于足也不免视为下等的异类。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
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入,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
一九二五年五月六日,于北京,鲁迅
24.鲁迅为什么说“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请简要加以概括。(9分)
答: ▲ ▲
25.从序文中看,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主要动机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