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六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写序号)。(5分) 诗逐渐成为个人抒...

把下面六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写序号)。(5分)

诗逐渐成为个人抒情的领域,而文则是宣扬政教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宋词盛极时,宋诗的议论也特别多。不管自觉不自觉,诗、词这两种艺术体裁,便明显有这种区别。

①但诗却不然,作诗是更严肃的事情。

②于是,我们又有趣地看到了“诗”“词”的分途。

③所谓“诗主言情,文主言道”,便被后世这样区分着。

④词大谈女人、爱情等等,看起来很难说是“载道”了。

⑤在词里大发的政教议论毕竟是少数,包括正统的理论家们也似乎并不要求它去“载道”。

⑥但“诗”毕竟又有《诗大序》这种权威性的理论的主宰、管辖,谁也不敢否定,而这种理论是要求诗必须为政教伦理直接服务的。

排序:

 

③⑥②④⑤① 【解析】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汤汤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选自《散文》2009年11月,有改动)

1.作者渴望回到《诗经》那个年代,“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结合全文,“朴素的感情”指哪些感情?(5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6分)

  (1)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3分)

  (2)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3分)

3.文章在描述《诗经》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后,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 ‘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这样说有什么作用?(6分)

4.这篇散文在行文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语言,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5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句一分,扣完为止)

⑴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⑵会挽雕弓如满月,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⑤________.女也不爽,____⑥___________. 士也罔极,________⑦_____.(《诗经。氓》)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⑸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珊珊可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武昌阻风

方泽(宋)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②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③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注】,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选自宋濂《阅江楼记》)

   【注】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皆偏据一方    大抵          B.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等到

    C.此朕德绥威服    安抚          D.臣不敏              敏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以其地雄胜         以俟大一统之君

    B.与民同游观之乐       见江汉之朝宗

    C.必悠然而动遐想       蛮琛联肩而入贡

    D.蟠绕其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B.作者认为,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都是腐化的象征,当今帝王也不例外。

    C.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阅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D.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    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