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蒴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阳夏人。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往华严寺,请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贞于江陵陷没。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
初,贞在周尝侍赵王读,王即周武帝之爱弟也,厚相礼遇。王尝闻左右说贞每独处必昼夜涕泣,因私使访问,知贞母年老,远在江南,乃谓贞曰:“寡人若出居蕃,当遣侍读还家供养。”后数年,王果出,因辞见,面奏曰:“谢贞至孝而母老,臣愿放还。”帝奇王仁爱而遣之。
(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雅:向来。
B.尝因宴席问确曰 因:趁着。
C.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 夺:改变。
D.信哉,孝门有孝子 信:相信。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谢贞“至孝”的一组是
①祖母不食,贞亦不食 ②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③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④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⑤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⑥每独处必昼夜涕泣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自幼聪敏。八岁时,他曾经作了一首《春日闲居》诗,他的才华得到堂舅、尚书王筠的赞赏;十三岁时,他就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B.谢贞性格淳厚,有孝性。1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谢贞悲伤过度,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就去华严寺请禅师开导谢贞,谢贞这才勉强进食。
C.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诏令还府,但他由于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去任职。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看见他形容憔悴,不觉泪流不止。
D.谢贞任赵王侍读时,赵王听说他独自一人时经常昼夜哭泣,私下打听得知谢贞母亲年老,远在江南。赵王深受感动,在他出宫到藩国居住时,就让谢贞返回了江南。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2)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自觉,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做到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民族(国家)自尊、自重、自信的体现。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之间的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生之道。费先生曾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他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未来发展的途径和光明前景的看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个字精辟地阐明了文化自觉的要义。
但是在一些论述中,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表现往往被描述成变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单向过程,这是片面的、静态的单向思维。必须从这种静态思维转向一种双向的动态思维,即把全球化视为一种从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以及从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双向的、不断循环往复变化的运动过程。文化变迁或发展说到底,就是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因此,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概念,其内容显然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日益丰富发展而不断改变。
种种“崇洋媚外’’的现象表明,我们目前尚没有完全进入“各美其美”的阶段,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软性包围下,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自我文化认同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另一些迷信“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的人则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文化自恋。崇洋与自恋,都是没有文化自觉的表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没有自信,就很难有对本民族文化的理性认同和准确定位。所幸的是,这种自觉意识正在苏醒,一个几年前还不被人所知的陌生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本身便是中国社会“文化自觉”的一个标志和反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1.下面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B.文化自觉的要义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概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
D.文化自觉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内容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日益丰富发展而不断改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不是为了变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而是为了加强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主能力,以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B.缺乏文化自信的“崇洋媚外”和迷信“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的自我膨胀,本质上都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准确、理性的认识和定位,都是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的表现。
C.只有先认识自己的美,经过“各美其美”的阶段,才能够“美人之美”,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最终达到文化自觉的高级阶段“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就目前而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并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丢掉我们宝贵的文化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如果能让民众对本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具有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信力,就可以摆脱强势文化的包围。
B.全球化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双向的、不断循环往复变化的运动过程,因此,发展、
壮大中华文明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C.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以过洋节、吃西餐、喝咖啡为时尚,这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主性是非常困难的。
D.广电总局向央视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等外语缩略词,也可以视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②⑥⑤③④① B.③⑥①④⑤②
C.②③④①⑥⑤ D.③⑥⑤②①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山西疫苗”事件以及江苏、河北疫苗生产企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暴露出一些主管部门对疫苗生产、接种、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疏于监管。
B.矿工们得以生还,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事,但千万不要又把成功救援说成“坏事变成好事”,并且最好不要开什么“庆功会”,更不要把成功救援变成某些官员的政绩。
C.夜间行车时,路上没有照明,行人的衣着也没有反光标志,往往是到了非常近的距离司机才发现前方有行人,所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D.在炎黄文化周开幕式彩排过程中,记者见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华人华侨游客,炎黄文化催生下的旅游经济形势喜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会前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总在表态一定要稳定房价,但地方的多元与特殊情况决定了靠地方政府稳定房价,无异于缘木求鱼。
B.我们期盼社会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让年轻人各得其所,无论是走向小城镇还是坚守大城市,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C.中原人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涌动着祖辈在沙场上纵横捭阖的气概。
D.在海外,总以为自己的中国情结很深重,自己的中国本色很纯正;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身上的西化因子如此活跃,以至于与中国情境格格不入:这是很多“海归”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