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他们都因有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骄傲。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淘,那些走南闯北的湖南人,才能演译出自己壮美的人生。 |
B.《阿凡达》是一场视听的飨宴,场景处处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脉,虚空中飞泻而下的千丈瀑流,无一不惊心动魄,各种微小的细节也令人叹服不已。 |
C.儒家打劫传统之说纯属骇人听闻,哗众取宠。儒学是三代传统的传承者,孔子是这一传承中的关键人物,王夫之的“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是对孔子与儒、儒与传统关系的最佳注脚。 |
D.当名人,不可能只要粉丝掏钱,而不让人品头论足,不让人沾光。在这点上,张艺谋比余秋雨明理且大度,从未回骂别人是妒贤忌能的“小人”,或说批评者与盗版集团有勾结之类的昏话。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参劾(hé)豢(huàn)养即(jì)使风尘仆仆(pú) |
B.友谊(yì)擘画(bò)剿说(chāo)焚膏继晷(guǐ) |
C.尽管(jǐn)羞赧(nǎn)蜕皮(tuì)如蚁附膻(tán) |
D.斡(wò)旋信笺(jiān)删除(sān)如椽(chuán)大笔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临海的山坡上,矗立着一栋红色屋顶的房宇,房宇高大牢固,宽敞通透。后来,屋宇的主人发生变故,离开了。从此,屋宇没有了人的照顾。一段时间后,雨水流进屋檐,大梁也被水浸湿;第二年,刮台风的时候,房子已经开始有点摇晃;又过一段时间,这栋曾经无比牢固的屋宇便倒塌了。
“真是一座不错的房宇呢,如果稍做努力,现在还可以看到它矗立在那片山坡上哪!谁曾想过它会垮掉呢?……”过往的行人感慨说。
根据你对材料的体会和人生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论。
4月12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离京赴美,当地时间12日11时抵达华盛顿,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到场迎候。胡锦涛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乘车离开,整个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机场没有出现欢迎队伍和欢迎横幅,这是改革出访礼宾制度后第一次领导人出访,陪同出访的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告诉记者,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出访礼宾改革,今后我国领导人出访时,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的相关安排。胡锦涛主席这次出访,率先实行这一新举措,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盐铺里的一个学徒总是觉得日子过得不如意,常常抱怨人生苦痛太多。
有一天,师傅又听到徒弟在抱怨,就让他去取两小包盐过来。
徒弟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他把其中一包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只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另一包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让徒弟把盐全部撒进湖水里,然后说:“现在你喝点湖水试试看。”徒弟不知师傅是什么意思,只好去喝了口湖水。
师傅问,“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 :“很清凉。”
师傅又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回答:“没有。”
师傅点了点头,握着这个徒弟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就如同这些盐呀,你只要让自己的心由一杯水变为一湖水就好啦。
问题: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解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 理解“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2分)
(2)分析“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的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2.文章中,有两个重复的段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你怎样看待这种重复?请加以分析。(4分)
3.文章描述了哪些目送的情景片段,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6分)
4.探讨以“目送”为题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