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拘泥(nì)忖度( cǔn)整...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拘泥(nì)忖度( cǔn)整饬(chì)讷言敏行(nà)

B.麾下(huī)孝悌(tì)谂知shěn)拾级而上(shè)

C.翘首(qiáo)掮客(qián)坍圮(qǐ)稗官野史(bài)

D.攻讦(jié)巷道(xiàng)慰藉(jiè)联袂表演(mèi)

 

B 【解析】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一叶知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悦读好书,共享精品”大众有奖推荐图书活动启事

为推动全民参与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首都精品图书生产,进一步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提升全民阅读质量,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特在“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前夕举办“悦读好书,共享精品”大众有奖推荐图书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参与对象

社会大众

    二、活动时间

    2010年4月1日—4月20日

三、推荐范围

    在2006年—2009年间由我国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管理、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生活、少儿六大门类图书中,每个门类推荐一本您自己最喜爱的好书。

    四、推荐方式

    网络在线推荐:登录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网站(www.bjppb.gov.cn)进入推荐系统。可任选图书种类,每类限推荐一种,每人限投一票。为方便联系,请如实填写推荐者姓名、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

    五、奖励方式

    随机抽取产生四个等级的奖励:  1.一等奖10名,奖品为价值1000元的购书卡;2.二等奖20名,奖品为价值500元的购书卡; 3.三等奖50名,奖品为价值200元的购书卡;4.参与奖200名,奖品为价值100元的购书卡。

    六、公布推荐结果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分类发布大众喜爱的精品图书榜。期待您的热情参与!

    咨询电话:010-64081077

    主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

    承办:北京市出版工作者协会

    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

(选自2010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

此项活动按照计划现已全部完成。请你根据启事内容与相关提示语等信息,就“‘悦读好书,共享精品’大众有奖推荐图书活动”拟一则消息。自拟标题。正文部分不超过120字。(6分)

标题:

正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片说明:

1966年8月13日,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处机场,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扔下拐杖,拥抱等候他的妻子。

请为这幅图拟一个标题,标题中必须含有“拐杖”一词,并简要阐述拟题的理由。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温总理经典语录之——答中外记者问

谈到对百姓的牵挂:“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谈解决民生问题: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 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谈人民的快乐幸福: 温总理借用诗人艾青《窗外的争吵》中的一句:“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从上面的三段话中你读到了总理的哪些精神品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蟋蟀声声

蓝翎

⑴城市的喧嚣沉寂了,车辆入库,路静人稀。左邻右舍的电视机、收音机也停了。当它们开着的时候,仿佛那从窗内射出来的灯光,也带着扰人的声音。单一的艺术声音是乐音,而各种艺术的声音同时参差不齐地传进耳朵里,比马路上前拥后挤的车辆的噪音,更让人难受。

⑵田园静寂的秋夜,也是有声音的,那就是遍地的虫鸣。蟋蟀、蝼蛄、蝈蝈,组成不同族类的合唱队。天愈凉,叫得愈响、愈热烈,像闭幕前的大合唱的高潮,又像告别演出。虫鸣夜更幽,没有虫鸣,感到的只是凄冷、单调。单调和喧嚣,同样能使人心里不平静。

⑶我喜欢充满虫声的深秋之夜。

⑷伴着虫声睡去,远远胜似催眠曲。

⑸伴着虫声夜读,书好像是活的。对的,“蟋蟀鸣吾床下”,几千年前诗人的感受,仍然活在这鸣声里。《聊斋志异•促织》里化为蟋蟀的小孩,不是正隔窗窥探,看你对他的悲惨遭遇有什么表示?这幻觉并不神秘,不是什么意识流、潜意识,是艺术和生活的对比而诱发出的联想力。读书不像出家人的念经,“心如枯井”,需要色彩的刺激,声音的刺激。它提醒你还有一个可爱的大地在。夜,正是大地的外衣。

⑹伴随着虫声思索,烟显得浑浊,茶显得苦涩,酒显得昏迷。虫声是单纯的,它引起的回忆也是单纯的,像虫声一样的单纯、清晰。从虫声里,我看到了自己伴随着虫声而踩出的一个历史足迹。

⑺那是多灾多难的童年的秋夜。高梁高,红了梢;谷子黄,弯了腰;豆叶苍,干的荚。夜色把它们抹成一片黑影,失去了白天的光彩。一领破席,半截搭在坟脚跟,半截拖在坟前的光地上。一卷高梁叶当枕头,被单子隔露水,挡寒霜,我坦然地睡在破席上。周围是谷子,再远是高梁,藏在这里最安全。在家里谁敢阖上眼?一声枪响,鬼子大概又下乡;一声犬 吠,可能汉奸又翻墙。躺在孤坟地里,心不乱跳,不惊慌,远望着碉堡顶上阴森的探照灯,耳听着沿路电话线像狼发狠的呜呜声,既盼夜长,又想天亮 。自从日本鬼子“进入”了家乡,民族的灾难使儿童也得离娘睡坟地,更有的被送上了屠场。我曾差一点上了屠场,所以从此不再敢留恋温暖的被窝,只得去睡露冷霜寒的坟场。坟场也成了我开始认识生活的课堂。

⑻坟场,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曾经是最恐怖的地方。晚上,小朋友在村头上玩,有时碰上阴天,会突然看到野外有一闪一闪既不绿又不蓝的微弱的光。老人们迷信,当然不会像现在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那是磷火”,而是说那是“鬼火”,是活无常挑着灯笼办案的,或者说是他们在打火抽烟。小朋友们听了只觉得头发竖,心发怵,赶快跑回家,蒙上被子。被子里头好像还一闪一闪的亮,闭上眼睛,仍然亮。

⑼我第一次就是心惊肉跳扯着大人的衣襟到坟头边去睡觉的。躺下就是睡不着,老觉得坟里有动静。

⑽坟里有动静了。不是朽骨翻身,不是会变美女的狐狸精,不是能变白胡子老头的黄鼠狼,而是动听的蟋蟀声,“唧唧唧……”啊,多么亲切的声音,喜人的声音!听到坟里的蟋蟀叫,我真想去捉它。可是一想,又害怕了。听养蟋蟀的“老玩家”说过,坟里的蟋蟀最厉害,它是在人的头颅里长大的,左眼孔进,右眼孔出,要捉可难了。搬着人头骨捉个蟋蟀,我还没那种胆量去试试。

⑾不捉也好。蟋蟀也是成对的,捉了公的,岂不拆散了它们的家?如果它们也有“虫族感”,不把捉它们的人当作最大的仇敌才怪呢,正像我们仇恨到处捉我们的日本鬼子那样。还是让它自由地叫罢!只有最自由的声音,才是最美最好听的声音,让不自由的人听了,才不会忘记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⑿以后,我就经常一个人下地睡坟脚了。躺下身来,要是听不到蟋蟀的叫声,反而更感到寂寞,寂寞到有点怕。一听到“唧唧唧”的叫声,心情立即轻松坦然,在虫声伴奏中进入梦乡。年年如此,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

⒀仍是一个夜里,我睡醒了一觉,睁开眼看看天,看看星,半夜刚过,正想再入梦乡。突然一阵枪响,碉堡上的探照灯灭了,紧接着从那黑洞洞的怪物里一股火光冲天而起,越烧越大,然而却没有听到像现在电影上那样的“冲啊!杀啊”的喊声。火光尚明,人却已去,一场哑巴仗,把鬼子的据点给“端”了。我再也没有入睡,披上被单,扔下破席,抬起头,挺直腰,一步一个响声地走回家。抗日游击队结束了我睡坟头的梦。再也没有机会睡在那里静听蟋蟀的鸣声了。

⒁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挎土布背包的区干部就出现在街上,一声动员,老乡们就拿起家伙扒碉堡。我也跟着去搬砖头瓦块。沟填平了,碉堡扒光了,烧死了的敌人就地埋在碎砖烂瓦里。这里两三年没有长好庄稼,可是,每到秋天夜里,却传出了阵阵蟋蟀声。然而,又长起来的比我小的小朋友都不到那里去捉,大人对他们说,那都是鬼子汉奸变的。谁还喜欢?

⒂几十年转眼过去了,我也年过半百。看到日本有些怀旧的家伙仍然在重温几十年前“进入”中国的梦,引起我对蟋蟀声的特殊敏感,唤起我对童年的回忆。于是,我宁肯相信那碉堡遗迹下的蟋蟀声,是有罪的侵略者的思乡哀鸣,不管过了多少年,仍然没有变。应该寻找出这些声音,录下来,放给那些重温旧梦的人听。如果他们要重新“进入”,肯定也会变成瓦砾下的蟋蟀,而我们的娃娃们却绝不会再去睡坟头。

                           (选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选》,花城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1.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解释(第15段)“看到日本有些怀旧的家伙仍然在重温几十年前“‘进入’中国的梦”句中 “‘进入’”的含义。(4分)

2.第3段说:“我喜欢充满虫声的深秋之夜”。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3.请分析文章第6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现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