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小说: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 张 春 改革开放30年,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小说: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   

     张  春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从短篇小说里分支出来的小小说,在这30年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逐渐崛起,无论是读者群、作家群、作品的数量与质量,还是其固有的文学精神等方面,都堪称为当代文学的一道亮丽景观。

  面对小小说的繁荣态势,小小说理论批评也取得一定收获,在艺术特征、作家研究等方面发表了近千篇论文,出版了50多本理论批评专著。一大批作家和理论家的广泛参与,更使小小说的理论得以深化:一是小小说创作理论从单纯研究创作技法上升到研究创作规律,理论研究视野获得扩大;二是一批作家既创作小小说又研究小小说,使小小说的精品意识获得广泛认同;三是小小说理论批评对象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地域性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当然理论研究中也难免存在有不足之处:一是多借用短篇小说和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及理论范畴来研究小小说,未能形成一套自身的理论话语。二是多从写作学的角度来提示和归纳小小说的艺术规律与创作技巧。三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甚至是就理论论理论,显得玄而又玄。四是与纯理论研究相比,小小说的批评环节较为薄弱,还有待发展的无限空间。

  当然,我们在谈这30年的小小说的同时,不能不谈小小说繁荣发展的文化背景,那就是日益兴起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深刻渗透性,其影响之下的小小说也呈现众多特征:名称多姿、题材广泛、读者与日俱增、发表园地多样、创作呈现市场、发行策划产业化、小说内容趣味化、抒写日常化、文本语言富有特色、艺术手法特别丰富、 “结尾的艺术” 的个性化等等。可喜的是,当代小小说与小说的伟大精神是一脉相传的,所表现出来的关注民生、树立品格和张扬崇高的精神追求,正成为小小说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命。王蒙说过,小小说以建设性的姿态回应了市场对文学提出的挑战——为和谐社会里文学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种参考。

  如果对中国当代小小说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以下几个将是重点和难点:一是对改革开放后30年小小说的总体把握,以及作家、作品、思潮等的研究;二是探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整体生存状态,以及从小小说的独特审美对大众文化负面效应的反拨作用来探讨文学精神如何张扬;三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小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以及受其影响所呈现的特点;四是从小小说的独立发展姿态如何给其他文学种类以借鉴的角度,探讨时代文学繁荣的某些规律。当然,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在国内外没有小小说史研究先例的前提下,既要对当代发展脉络进行比较细致的研究,又要不流于表面和程序,做到出新、出奇并具有史料意义,这颇有难度和挑战性。

  深入研究中国小小说史的意义在于,一是填补国内小小说史研究的空白,特别是为20世纪小小说史的构建与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完整性研究提供借鉴;二是有利于发挥文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小小说发展;三是将此时期小小说置于大众文化背景之下,改变纯粹从艺术角度进行小小说研究的思路,为小小说研究的繁荣,甚至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提供参考;四是对包括大陆、港澳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女性作家等在内的小小说作家、作品进行研究,对国内单人单篇研究是一种补充,具有系统性。

                 (选自2009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对当代小小说理论研究状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小小说的理论研究视野逐步扩大,使小小说的精品意识获得广泛认同。

B.小小说的艺术规律与创作技巧多从写作学的角度来探讨。

C.既创作又研究小小说的作家的增多,使小小说理论批评对象进一步扩大。

D.小小说的批评环节的薄弱,就理论论理论,所以未能形成小小说自己的一套理论话语。

2.不属于“今后中国当代小小说研究重点和难点”的一项是(    )(3分)

A.总体把握并从作家、作品、思潮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后30年小小说进行研究。

B.从小小说的独特审美对大众文化的反拨作用来探讨文学精神的张扬。

C.小小说受大众文化影响所呈现的特点。

D.对当代小小说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深刻的研究,使研究成果出新、出奇并具有史料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小小说的读者群、作家群、作品数量与质量、其固有的文学精神等方面,在当代文学中都是最突出的。

B.小小说理论批评取得一定收获,表现在其理论研究成果远远大于理论研究的不足。

C.具有消费特性的大众文化为改革开放30年来小小说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文化发展背景。

D.对小小说研究的程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小小说的发展。

 

 1.B 2.B 3.C 【解析】 1.无 2.无 3.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 尽心上》)

【注】①难为水:难以被其他水所吸引。②观其澜:观看它壮阔的波澜。③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太阳月亮有光辉,连一个小缝隙都可以照到。④盈科:把坑坑洼洼填满。⑤成章:《说文》解释,“乐竟为一章。”由此引申,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登上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在什么高度就会什么看法。

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言论所吸引了。

C、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人的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

D、孟子以为,事物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定的境界,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道理?(3分)

答: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为监狱里的玛丝洛娃做了哪些事,请简述。

(2)、请简述“鸣凤之死”的故事。

答:第(    )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欧也妮·葛朗台 》)

B、丘八打了学生,觉慧不假思索地加入请愿队伍,可是督军署无人接见,后来出来位科长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进去了,天下起了大雨,学生们只好先回去。两天后学生开始罢课,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觉慧热切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家》)

C、玛丝洛娃怀孕后,便被女地主赶了出去,为了生活,她当过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孩子也死了,最后沦落成了妓女。(《复活》)

D、觉慧因为自己可以到上海去,一个人离开他所讨厌的家到外面去创造新的事业,所以看到热恋中的琴和觉民,便觉得他们不如自己幸福。觉新一开始反对觉慧离开家到外面去,后来在瑞珏的劝说下反而帮忙觉慧逃出这个封建大家庭。(《家》)

E、在吴府办丧事期间,赵伯韬、尚仲礼商议做公债多头的事情,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他们希望杜竹斋、吴荪甫也能加入进来。杜竹斋敢作敢为,很快就答应了。赵伯韬便要求杜竹斋和他一起去与吴荪甫接洽。(《子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2分)

答:                                                                  

                                                                      

(2)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3分)

答:                                                                   

 (2)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3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