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4分)
译:
⑵食之,舍其半。(2分)
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①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赵盾骤谏,公恶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灵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獒,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甲③,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未出境而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士季,名会,晋国大夫。下文中的鉏麑、提弥明、灵辄、赵穿均为人名。②三进:向前走了三次。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③为公甲:做了晋灵公的武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克有终 克:能够
B.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趋:奔向
C.提弥明死之 死:为……死
D.书法不隐 隐:隐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盾是“古之良大夫”的一组是(3分)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②犹不改,赵盾骤谏
③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④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⑤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⑥赵盾未出境而反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季等人对晋灵公不行君道感到忧虑,决定进谏。士季进谏时,引用经典,希望晋灵公能改过向善,以对国家有利。
B.提弥明发现晋灵公的阴谋后,以遵守君臣之礼为由让赵盾离开。晋灵公唤出猛犬去咬赵盾,企图置赵盾于死地。
C.赵盾在首山打猎时救济了灵辄。后来,在晋灵公谋害赵盾时,灵辄知恩图报,倒戟抵御晋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得以脱险
D.孔子欣赏董狐,肯定他是一个良史;但又认为赵盾不应该蒙受弑君的恶名,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淇水汤汤, 。(《氓》)
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⑸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⑹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把握下面两则材料的寓意,提炼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一个学画的人,他画了两只羊、两条绳子,老师告诉他,画一条绳子就足够了,因为只要牵走一只羊,其它的羊都会跟着走的。他实地观察了一番,果然如此,即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开,都跟着大帮走。
其实鸭也这样,只要把一只鸭赶上岸,其余都会跟上来,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不会有一只鸭离开群自己走。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材料二:有文章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的上风。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
答:
小青参观某一处古代建筑物时,抄录了4幅对联,它们分别来自这栋建筑物的寝室(甲)、书房(乙)、厨房(丙)、戏台(丁),若依照对联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应该是: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4分)
①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②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③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馔义即养生;
④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