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⑴ 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3分)

⑵ 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3分)

 

(1)这首词写初夏时的乡村生活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 (2)这首词一改他诗以视觉形象为主的常见写法,而是别出心裁地将富有农家生活气息的各种声响搬人词中,于平易中见神奇。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融为一体 【解析】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⑵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①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注:①揃:剪。

1.下列各组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齐事秦昭王                     事:侍奉

B.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将:带领

C.求其罪过                         求:追求

D.其势足以倍畔                     倍畔:背叛

2.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蒙恬对秦的“忠信”的一组是(    )C

① 攻齐,大破之          ② 北逐戎狄,收河南

③ 筑长城,延袤万余里    ④ 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

⑤ 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知必死而守义

⑥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3.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后来因为战功显赫,得到始皇的信任。

B.蒙恬和他的弟弟因为赵高设计陷害,最终蒙冤丧命。

C.蒙恬向秦二世使者解释自己的冤情,表明自己的忠心,但使者并不为所动。

D.蒙恬的死说明了秦朝的统治已经非常的黑暗,蒙恬太过于愚忠了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空缺(横线)处补充完整(10分)

①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④ _________________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⑨ 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生活告诉我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出你的见闻、经历或独到看法。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错别字每个扣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1968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沉重。”他说。

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识分子,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性的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腐败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年,《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

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学者易中天说:“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柏杨先生,请放心安息吧!” 

一位网友说:“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节选自2008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文章开头为什么引用陈建功的话?(2分)

2.文章引用学者、作家、网友等人的话来评述柏杨有哪些作用?(4分)

3.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概述柏杨用“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思考剖析的内容。(6分)

4.文章称赞柏杨是一位“美丽的中国人”。联系全文,说说柏杨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