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
B.近日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希望能保佑自己晋级。有些网友认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未免有些不地道。 |
C.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以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传奇的一生,而片名“梅艳芳菲”也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她生前的一颦一笑。 |
D.泰国画家彼得为他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时要说话,有时要沉默。”
“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以上是有关“说话”的一些言论。你是否同意它们的观点?关于“说话”,你有什么经历或看法?请以“说,还是不说”为题,文体自选,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生命的消逝 刑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唯一幸存的伙伴陈小米正背对狼坐在沙地上,从脱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光。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通体发光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里。出了那个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恼。他把作品的平庸归于自己平庸的日常生活。正是基于此,当他在省城上看到一家旅游公司组团去巴丹吉林大沙漠进行探险旅行时,就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他想,大漠旎旖的自然风光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素材和灵感。但是,当他一路舟车劳顿深入到大沙漠中时,他感到了失望。他所看到的,全是在一些旅游挂图和图片库中经常看到的景象,毫无出奇之处。更糟糕的是,当他正准备无功而返时,却遭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沙漠风暴。风暴过后,他艰难地从沙子中爬出来,发现全团十几个人,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陈小米的年轻人了。其他的人,连一丝头发也不见了。
他和陈小米在沙漠里已经跋涉三天了。三天来,他们已经熟悉得像多年的老友。陈小米刚刚三十出头,却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他的公司同时在供给着十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
这已经是风暴过后的第三天傍晚了,他们身上的水也喝完了,如果明天再走不出去,那就只有葬身于大漠了。
陈小米已经抬起了头,看到厉求良正用镜头对着他,就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
厉求良的手剧烈抖动起来。陈小米好像感觉到了来自背后的危险,他将头扭向背后。
一刹那间,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喉咙……厉求良按动了快门,嚓、嚓、嚓……整个过程,厉求良拍了二十多张,直到把相机里的胶卷全部用完。
狼走了,留下了陈小米残缺不全的躯体,和呆若木鸡的摄影家厉求良。
第二天,厉求良遇到了另外一支探险队,他获救了。
在这一年的全国摄影作品评选中,一组题为《生命的消失》的作品获得了自然类一等奖,但是,获奖者迟迟没有露面。后经与其单位联系,才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获奖者厉求良在接到获奖通知的第二天就失踪了,他留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两句话: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
(选自《语文月刊》2008年第二期)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四段写摄影家厉求良已年近五十,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是为下文他不救人而忙于拍狼袭击人这千载难逢的镜头作铺垫。 |
B.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是想用拐杖赶走狼救陈小米,但“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是因为他觉得狼太凶猛了,自己无法与之抗衡,只好放弃。 |
C.厉求良觉得狼成了“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与“一幅图腾”是因为他平生追求的精彩的摄影素材——狼袭击人——突然出现,这只狼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灵感和收获了。 |
D.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咽喉,“准确地衔住”更能表现厉求良对生命的忘却与漠视,而对摄影成名的狂热追求时的感觉。 |
E.厉求良的作品获奖了却不露面,说明他做贼心虚,担心人们询问作品的由来。
2.开头两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生命的消逝”有哪些含义?(6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城市生活有损大脑思维
城市一向都是人类智力生命的原动力。但是,对于城市如何作用于人的大脑,我们却知之甚少。
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证明,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马克?伯曼指出,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几分钟之后,人的大脑在组织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大降低。
大自然则对大脑健康非常有益。一些研究甚至证明,那些能够透过病房窗户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比那些看不到树木的患者快得多。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对人的身体和思维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希望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
在市中心种植树木,或者建造城市公园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我们漫步在城市当中,大脑总在高度关注着各种潜在威胁,它必须处理与交通和城市生活相关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一过程看似平常,但却会使人筋疲力尽,因为它消耗的是大脑最为脆弱的一种能力,即集中精力。
城市提供的信息五花八门,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我们必须不断调整,避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分解注意力,如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
相反,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不需要大脑付出这些认知上的努力。大自然中也充满着各种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但是它们却不会引起负面的情绪反应,这与城市中的汽车或人群截然不同。因此,大自然可以使人的思维彻底放松。
紧张的城市生活还会影响人的自我控制力。例如,我们必须抵御各种消费广告的吸引,这就需要用到大脑前皮层,这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此外,城市生活还会导致情绪失控。专家指出,住在能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人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低于那些只能看到钢筋水泥建筑的人。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也会增加人的攻击性
也许我们无法轻易地回归乡村生活,但是一定要学会建设一个自然的城市。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2月9日)
1.下列不属于对“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的理解的一项( )(3分)
A.人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会大大降低大脑组织接收到的信息的能力。 |
B.透过病房窗户能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较快。 |
C.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会改变人的思维。 |
D.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
2.城市生活对人的大脑产生损伤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3分)
A.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 |
B.城市中缺少绿化和城市公园。 |
C.消耗了大脑思维需要集中精力的能力,使人筋疲力尽。 |
D.大脑前皮层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 |
3.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市中心种植树木,建造城市公园,有效控制车流量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生活给大脑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
B.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以及城市里的各种信息,会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 |
C.如果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能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一定作用,就有可能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 |
D.住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人容易发生家庭暴力,反之,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就不大。 |
填空题(5分)
(1)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三国演义》)
此段中“丢了城池”的“城池”指 城。张飞因“丢了城池”被 指责而羞愧难当,欲拔剑自杀,被刘备劝住。
(2)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受到热情接待。因醉酒误入怡红院,倒在 的床上呼呼大睡。 找来时,听得鼾声如雷,闻得整屋子酒味,赶忙带她出去。(《红楼梦》)
(3)爱斯美拉达被判死刑。巴黎流浪人深夜攻打圣母院要搭救她。 在教堂里奋勇抵抗。克洛德乘乱骗出爱斯美拉达。(《巴黎圣母院》)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吴荪甫从李玉亭那儿,得到了新消息:据说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打算投资中国工业,尚仲礼和赵伯韬将去充当买办,代理他们在华的事务,这必将大大地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将损害吴荪甫的利益。(《子夜》) |
B.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作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刘备旧恩。(《三国演义》) |
C.“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堂吉诃德》) |
D.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 |
E.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家》)
说这话的是觉民,他说的“叛徒”是他的弟弟觉慧。对于觉慧决心远走高飞的想法,觉民感到无限地悲哀,但他知道是强留不住觉慧的,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