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10月15日《长江日报》报道说,10月14日,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10月15日《长江日报》报道说,10月14日,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谈到歌舞剧《白毛女》在流行文化时代的解读时,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针对这种言论,人们一时议论纷纷。
面对这样的言论,你会有怎样的看法?
请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范文(帮助大家拓展思路): “90后”女生要嫁黄世仁是教育之罪? 10月14日,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10月15日《长江日报》)  黄世仁是个什么样的货色,想必读过《白毛女》的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也正是因为黄世仁仗着自己有权有势,欺男霸女、荒淫无度才成为了多少年来人们所切齿唾骂的反面典型;也正是喜儿宁肯做孤魂野鬼也不愿遭受凌辱、不肯屈服权贵而获得了人们的同情与称颂。然而时值今日,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孩在婚姻大事上放弃了自己的羞涩、腼腆,甚至是自尊,义无反顾地“舍身取钱”。——我想,或许这就是“90后”女生为什么不能理解喜儿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会直言不讳“为什么不能嫁给黄世仁”的原因之所在罢! 平心而论,对于“90后”女生要嫁给黄世仁的说法,笔者并不感到奇怪。当金钱的多少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格的高下优劣反倒好像成了无关紧要的因素时,恐怕每一个女孩都不会愿意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无声无息、淡如白水罢?!设若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怎么成为经典的?“傍大款”是怎么成为时尚的?“做二奶”又是如何成为潮流的呢? 有人将“90后”女生要嫁给黄世仁责任再次推到了教育者的身上,说什么“这是教育失败所导致的结果。”对于这样的说法,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固然不能全盘否定,但就在很多人为此痛心疾首并问罪于教育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可以问一句:女学生如此“沉沦”仅仅就是教育者的错吗?我们的社会难道就不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吗? 有一位教授说,“问题出在青少年身上,但根子是在成人社会。”我想此话道出了问题的本源。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她们成天面对的是一些非常现实的生活状态,在她们每每遭遇困惑的时候,很多可以参照的案例就成了她们的借鉴的秘方。比如我们的媒体,几乎在不厌其烦地渲染着一种病态的生活观,情人、二奶等等故事充斥着无数报纸杂志的版面;再比如诸多类似“超女快男”等“一夜成名”娱乐节目,它们不仅毒化了这一代孩子的灵魂,同时也让中国人文、中国的忠孝诚信礼义等渐行渐远;又比如一些大学针对女大学生在处处遭遇性别歧视、处处遭遇求职碰壁的现实情况下而不得不开设“淑女班”,开创了试图把女大学生培养成富太太甚至“二奶”的先河。——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在不断地颠覆。富翁征婚的广告越来越多,每一个广告都能吸引成百上千的年青女性前来应征,其中不知夹杂了多少像喜儿一样贫寒女孩的“灰姑娘式梦想”。——其实,富翁们口袋里的“金钱”才是“90后”女生真正青睐的“嫁衣”! 无庸质疑,90后是对社会认识程度异常肤浅,并被宠坏的一代。他们有着超脱时代的人生观,人格上普遍有自恋倾向,自以为是,有极度的被关注欲望,喜欢张扬非大众化的、另类的个性。于是“9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普遍脑残”就成为了人们痛心疾首的事情,并将其责任统统归咎到了教育者的身上。但在这个知识贬值,斯文扫地,道德滑坡,精神沉沦和思想麻醉的年代里,我们在对学生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屡屡问罪教育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更多地反思一下社会问题呢?女学生的道德缺失是一个女生或者一群女生能形成的吗?如果不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被各种声音包括媒体的过度说教、渲染、激化,这些原本可爱的女学生怎么会像被感染病毒一般,沦落到这样一种是非不清、黑白不分,丧失自我、丢弃尊严与人格的极端地步?教师痛心不及,却又遭受到了个方面的谴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能做的还有什么呢? 事实上,“90后” 女生要嫁给黄世仁的想法并非偶然,也谈不上“雷人”。当外来文化使我们丧失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时,我们却不懂得从根源上营造一种主流的文化氛围,不懂得运用恰切的教育方式来换醒90后的良知,甚至还打着什么“宽容”、“兼顾”的旗号来迁就、纵容他们。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思想很不成熟的90后岂能不在各类不良信息的诱导下而深陷“金钱至上”的深渊?再者说了,设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再是社会的最大问题,各有关部门都能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增加就业岗位,设若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很高,都能为女大学生的就业与生存而惮心竭虑的话,还会有“90后女生要嫁给黄世仁”的闹剧上演吗? “90后”女生要嫁给黄世仁的故事,无关教育问题。——实现民族的振兴,呼唤道德的回归是一个社会大问题。我们的社会应该做出一些更加有意义的反思,而不是抱怨教育的不力和教师的无能,更不能把责任推卸到教师或者学生本人身上。 90后要嫁“黄世仁” 10月14日,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还有一个大一女生表示,“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10月15日《长江日报》)  如果现在的90后女生全部,或者是绝大多数都反对嫁给黄世仁,你觉得正常吗?要是90后女生不嫁黄世仁我才觉得不正常。 90后的这些孩子们并有生活在旧社会那个具体的年代,她们嘴里的黄世仁也并不是我们历史课本上说的那个黄世仁。在她们眼里要嫁的黄世仁,已经是被时空大挪移到现代社会的黄世仁。她们要嫁的只是个在现代社会家庭条件还可以,然后长得有比较有型,而且还比较有气质有内涵有深度的小伙子而已。 这不正常吗?在现代社会,谁家有这样条件的未婚当娶男青年,还不是个香饽饽? 那个90后女孩子说要嫁的黄世仁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黄世仁。她们眼中的黄世仁已是“90后版本”,经过一番主观的悉心裁减之后,他的形象完全不是我们眼中的恶棍地主,而可能是郎朗、林志颖、黄晓明。用批判当年黄世仁的眼光来批判90后,那不是90后把无耻当天真,而是某部分人把无知当了天真。人家一个女孩刚上大学,思想单纯,对社会认识肤浅,一句无知的话值得一群人抡起棒子砸么?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特点,可怕的不是80后和70后不一样,90后又和80后不一样,如果60后、70后、80后、90后全都一个样儿,那才真正可怕。 由“白毛女”思嫁“黄世仁”带来的一点思考 10月14日,《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90后”女大学生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长江日报》10月15日) 这是一个确实惊世骇俗的观点,“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仔细玩味一下,确实有许多真令人思考的论断。一种观点是:千龙新闻网10月15日报道,认为提出这些观点的都是“现代女”,而不是当年的“白毛女”,两者所处的时代、生活及思想不同,对人生、婚姻的观念也就迥然不同。但是,人们对谈婚论嫁的标准是没有改变的。许多人还不是看重的对方的金钱、地位等等,谁愿意嫁个穷汉呀。由于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那种阶级仇恨,所以,现代的大大学生,不可能体会到当年的“白毛女”的冤屈与内心的仇恨。如果你在城市的站大岗的人中去问问,他们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有几个不是白毛女那样的人。有人说,在现代女大学生的眼里,贪图钱财、爱慕虚荣已经成为她们唯一的选择。只要对方有钱,即使是“黄世仁”,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又何妨?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现实的想法而已。现在人生活的很现实,谁也不例外。如果你沦落到这种地步,你会作何感想? 也有网友认为,“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再一次将某些现代女大学生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暴露无余,同时也再一次告诉我们,价值观、人生观在现代教育中的缺失。矛头直指向现代教育。但是你听过有个记者访问一名刚要上学的小学生,问她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她很干脆的答道:当贪官。试问,这又是谁教育的呢?他还没有上学呢。虽是戏言,但也无不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 有论者说,黄世仁是什么人?黄世仁,是《白毛女》中一个反派角色,是为富不仁、横祸乡里的恶霸,他因强抢民女、强奸喜儿,最后在人民群众的吼声中被镇压了。黄世仁是坏地主老财的代表人物,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平苦百姓的形象。并且怒问,谁能在知道了这个故事后,会给出白毛女应嫁给黄世仁的理由?痛斥这位女生之所提出白毛妇为何不嫁黄世仁的疑问,说的轻一点,是因为对这个故事的一知半解所致。说的重一点,就是这位女生的价值观,发生了令人可怕的颠覆。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现在这些政府中查出来的贪官污吏,试想一下,有多少不是黄世仁那样的人物。至少,黄世仁是教育老百姓的一种方式,告诉人们解放前,黄世仁就是那么坏。但是,你如果去问问七八十岁的老人,过去的地主是那样的吗?可是,你再看看现在的那些老板、资本家,那一个不是盘剥老百姓的地主老财模样。河南省镇平县政协原副主席吴天喜曾强奸二十四名女生。比那个黄世仁还欺压人民。重庆打黑已捕700嫌犯 8名厅官落马,乖乖,这么多黄世仁。文强10万买处女,拿纳税人老百姓的钱不当钱使,这是现代版的真真的黄世仁。文强除大肆诱奸多名处女外,还包养重庆当地多名空姐及演员做为二奶情人,其中赫然有现正走红荧屏的知名演员殷桃!这么多甘当白毛女的人,都是被钱逼的。 内地近年愈来愈多大学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甚至认为念书只为提高嫁入豪门的机会。 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前日表示,对于部分女生拥有傍大款错误心态,她感到十分痛心。并将此归咎于“灰姑娘嫁入豪门”的影视剧。无论怎么归咎,总之,“女大学生”想嫁入豪门甚至宁做二奶不嫁穷人的现象仍然腾出不穷。难道这仅仅是一种投机心理在作怪吗?投进去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扭曲的人生价值,收获的可能不只有功利心态、虚荣之心,甚至更多的是虚无。难道,现在的世人有几个不虚无的,心灵空虚的只剩下一副空壳,一个臭皮囊。什么也不信,就是钱好使。你说这样的人,这样的社会,难道不虚无吗? 我们口口声声说人民生活提高了,但在穿得光鲜,住得宽敞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世界却一日千里的往下滑着。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民,不危险吗?人常说:人不报天报,现在的天灾人祸也算是对人们的一种警醒吧! 【解析】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多元价值观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幸福观。把握住了这一点,立意就不难了。 可以正面立意,谈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乃至人生观;也可以反向立意,以包容之心看待这一事情,认可别人的自由选择权。 当然,这种时政类文章要注意观点鲜明而不错误,论证时可以拓展、延伸,不必死缠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调整下面七句话的语序,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黄金象征着财富                     ④人一切都可以没有
⑤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⑥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⑦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我是“外地来京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一大堆金发外国人,一会儿又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
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人和马,都很安静。
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执著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
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判断,知道这是一个喂食动物?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糖,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鬓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
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的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
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老公:“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霎时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
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所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吧,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
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1.就文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一句话,回答问题。(6分)
(1)“兄弟”在全文中的具体对象指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苦受难”在文中包含哪些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着力叙写给马喂巧克力和马车逆行疾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马车进城现象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你是否认同她的这种看法?请说说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原题为“马在走路”。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    ②渥然:红润的样子。    ③剟(duō):砍,割。
④膂:脊梁骨。          ⑤痏(wěi):疮,疹。   ⑥戕摩:伤害,残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B.而傅以善药傅:同“敷”,涂抹

C.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他并不在意,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不无关系。作者这样写,含有庸人误事、误国的意思。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用斜线(/)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10分)
(1) 翻译:
①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4分)
译文:                                                                          
②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4分)
译文:                                                                          
(2) 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2分)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双百”人物的身上体现着国家意志对公民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引导。我们期待未来的“双百”人物,一面要延续前人的精神,一面则必须和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精神血脉相连。

B.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因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C.清华大学在江苏招生的负责人说,江苏教育部门虽然对2009年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要求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从目前清华大学招办反馈的信息看,学校认为2008年“AA+”这一等级要求比较合理。

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回答。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近日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希望能保佑自己晋级。有些网友认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未免有些不地道。

C.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以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传奇的一生,而片名“梅艳芳菲”也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她生前的一颦一笑。

D.泰国画家彼得为他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