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许多大学生提了个问题“人生到底有...

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许多大学生提了个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严肃地回答“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给它确定一个意义!”大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这话说得多么好啊!请参照示例,写一首较有文采的哲理小诗,形象地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6分)

示例:                                   仿写:

人生是一张白纸                                                

心灵是画笔。                                                  

既可彩霞满天,                                                

也可阴霾密布。                                                

 

示例:     人生是一块土地,心灵是种子。既可繁花似锦,也可荒草满园。    (结尾两句概括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3分,本体与喻体之间有内在联系2分,符合内 容要求、句式相似1分) 【解析】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欣赏下面漫画,然后回答下面问题。(5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不超过60字)(3分)

答: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文化生活”那只桶在说什么?请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5字)(2分)

答: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填在横线上。(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序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柱状熔岩约有30层楼高,火山气体和羽状火山灰也直冲云霄,美国 “地球观测1号”卫星的摄像机拍摄到了这一壮观景象。

B.今年下半年雅虎将致力于与“梦幻体育”和新闻有关的网站,“梦幻体育”是一种交互式的体育游戏,用户可以通过互相竞争赢得奖励。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日前,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网站公布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和住房建设局两部门联合制定,将从十三个方面落实国务院的楼市调控政策。

D.“TPR教学法”的精髓就是要向幼儿提供充分的视听信息,使幼儿自己透过观察与模仿深入了解并加工信息,不知不觉地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相得益彰,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此熠熠生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许灵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涌泉奖助学基金会承担了我读大学的所有开支,为我的爸妈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对于你们的无私爱心,我敬谢不敏。”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些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B.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二者均为谈吃的美文,同时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D.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结合作品,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含义。(6分)

3.文题是“亦雅亦俗汪曾祺”,那么“雅”在哪里?“俗”在何处?“雅”与“俗”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6分)

4.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与陶渊明、苏轼比,试探究这两处对比的不同(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