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3月14日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谈到做好今后三年工作时引用屈原的《离骚》的诗句明志:“ , 。”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 , 。”
(3)
“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骢 马
万 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一匹怎样的马?(5分)
9.诗中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4分)
(2)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6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崇(宰相姚崇)尝于帝(唐玄宗)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内侍高力士曰:“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曰:“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祆,今祆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
帝然之。黄门监卢怀慎曰:“几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昔楚王吞蛭而厥疾瘳,叔敖断蛇福乃降。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成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乾曜谢其未也,乃已。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帝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久之,紫微史赵诲受夷人赇,当死。崇素亲倚,署奏营减,帝不悦。时曲赦京师,惟诲不原。崇惶惧,上还宰政,引宋璟代,乃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
注:痁:疟疾 (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诲:悔改 |
B.此除蝗谊也谊:道理 |
C.请夜设火,坎其旁坎:挖坑 |
D.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诿:连累 |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姚崇主张灭蝗的理由的一组是( )(3分)
①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 ②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 ③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 ④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 ⑤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 ⑥蝗畏人易驱,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元四年,唐朝出现了大面积蝗灾,当时就要不要灭蝗的事竟会出现十分激烈的争论,就连皇帝也对灭蝗表示犹豫怀疑。 |
B.姚崇在皇帝面前报告要进用的郎官的名单,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致使姚崇害怕,赶快退下,这说明皇帝对姚崇还是存有戒心,不太信任,表现出厌烦情绪。 |
C.倪若水关于灭蝗的愚蠢的见解,把姚崇气坏了。姚崇大怒,专门给倪若水发了道命令,让倪若水害怕了,才遵命灭蝗,姚崇使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
D.姚崇的亲信赵诲接受胡人的贿赂的事败露,应当下狱处死,姚崇却竭力为赵诲求情,可皇帝对姚崇徇私枉法的行为感到遗憾,并未给姚崇面子,姚崇惊惶,只好辞职离开了相位。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习: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节选)
谢春红 胡玲
现实中,本来是为了完善人、提升人的学习却被仅仅当成是获取分数、学历、文凭、证书的手段,成为获取金钱、地位、荣誉、权力的工具,学习视野中的人被遗弃了,学习非但不是为了人的发展与完善,反而成为奴役人的手段,人在学习中寻找不到快乐,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
正当人类在惊叹科技的神奇、尽享科技带来的繁华与便利之时,科技的负面影响却悄然而来,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核武器成胁等问题逐步侵入了人们的生活世界,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这种状况愈演愈烈,直至演化成社会和人类生存的最大成胁。诺贝尔奖获得者p?克鲁岑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人类世”。成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东生院士认为,“人类世”的意义在于提醒人类:“人的活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地质营力,对于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和自然相互作用加剧,已经引起了地球环境一些不容乐观的变化,正在加剧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因此,我们人类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引起大的人为的自然灾害。”这绝非危言耸听,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危机面前,风险与机遇同在,人类既有可能取得空前的成就,也有可能陷入最终的灾难。而将要发生哪一种情况,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这依赖于一种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即人的理解能力和行动。而人的理解能力和行动主要依赖于人的学习来发展。
一切学习都是关涉人的学习,都是为了人的学习,但在工业社会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下,任何事物都难免被打上“物化”的烙印,学习也突出地呈现出它的工具性特征,学习成为应付考试和寻找职业的工具,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日益功利化。从整体上失去其精神陶冶的意义。结果是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个体和社会世俗发展的要求,却导致了个体的人格危机、精神危机、德性危机以及产生的严重的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培养了许多有知识、有能力、但在人格、精神和德性上都有很大缺陷的“空心人”“单面人”和“非道德的人”。人的学习存在的危机与问题是对学习认识的片面、扭曲、停滞与不足造成的。
学习是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生存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力求把握人的生存真谛的反思性的哲学概念。生存并非简单地指“生命的存活”,而是指“生成着的存在”。人的存在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并且不是最终完成于某一确定的状态,而总是向未来,向新的可能开放。当下的学习,不是简单地为了一种生命的存活,而是为了一种生成着的存在;当下的学习,不能仅仅为着单个个体的生存,更应着眼全人类的生存,因为没有全人类的生存也就谈不上个体的生存。
(选自《理论月刊》2009年第9期)
1.下列对“科技的负面影响”和“人类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核武器威胁等问题侵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是科技的负面影响。 |
B.诺贝尔奖获得者p?克鲁岑于2000年提出了“人类世”新概念成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 |
C.科技的负面影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负面影响的状况得不到遏制,会成为社会和人类生存的极大威胁。 |
D.“人类世”的意义在于提醒人类:人和自然相互作用加剧,将会引起地球环境不容乐观的变化,加剧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生态问题可能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
2.下列关于学习与生存问题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切学习都是关涉人的学习,都是为了人的学习,但在工业社会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下,某些事物难免被打上“物化”的烙印。 |
B.在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危机面前,人类既有可能取得空前的成就,也有可能陷入最终的灾难,这取决于人的理解能力和行动。 |
C.“空心人”“单面人”和“非道德的人”是由于个体的人格危机和知识能力的缺陷造成的。 |
D.生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概念,而且还是一个力求把握人的生存真谛的反思性的哲学概念。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被当成了获取分数、学历、文凭、证书的手段,原因是人在从事学习活动时出于某种功利的目的。 |
B.如果学习成为获取金钱、地位、荣誉、权力的工具,而不是为了人的发展与完善,那么学习就会成为奴役人的手段,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 |
C.因为没有全人类的生存也就谈不上个体的生存,所以,我们当下的学习,不能仅仅为着单个个体的生存,更应着眼全人类的生存。 |
D.当下的学习,不是简单地为了一种生命的存活,而是为了一种生成着的存在。“生成着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不是生成的而是现成的。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欧美选手垄断了一个世纪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有人视他为神,将“翔”解释为“飞翔”。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虽不乏理解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人骂他是“刘降”。直到刘翔手术后,“诈伤说”依然存在,“劝退论”也很流行。
2009年东亚运动会上,刘翔复出夺冠,再次掀起了“粉丝”们崇拜的热潮,媒体上“王者归来”的赞誉铺天盖地。
刘翔曾说:“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想通了就没什么,就等自己再变得好起来的那一天呗。在被批评的环境当中历练,人能成长很多。”
以上材料不免触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