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古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 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南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的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CIA与谷歌二者合作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CIA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30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D.汶川地震发生后,为配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娱乐发起的演艺界明星募捐行动,许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夜以继日投入救灾。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王之涣一生只留下六首诗作,却有两首占据了唐诗的高峰,这很值得那些作品洋洋大观却没有一部给读者留下印象的文人认真反思。
B.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项羽想起自己“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春天来了,山花料漫;只见路的一旁,一朵红花傲然绽放,花瓣叶片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楚楚可怜,又生机盎然。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时,读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人,在那“蜜甜的忧愁里” 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的缱绻。
②重岩叠嶂,悬泉飞瀑, 使人惊心动魄;而夜宿山村古寺,卧听那山谷中一声声清细的岩滴,不亦撩人情思吗?
③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读者鉴赏诗歌时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 。
A.寄寓 虽然 填补 B.寄寓 虽然 添补
C.寄托 固然 填补 D.寄托 固然 添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心律 荟萃 挖墙脚 一记耳光
B.谬悠 饿殍 捅篓子 举止安详
C.分量 合拢 踏莎行 提要勾玄
D.提纲 刍议 吊书袋 俯首帖耳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坻石/神祗 惭怍/门衰祚薄 掎角之势/犄角
B.涔涔/岑寂 蒙哄/蒙头盖脑 万胜胪欢/舳舻
C.房檩/凛冽 辟邪/开天辟地 负笈从师/汲取
D.绢花/捐躯 涯挨/俟机进攻 言简意赅/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