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中庸”辨义
彭国华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 “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中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1.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2.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庸的”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
B.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
C.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D.中庸理念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最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掩埋是为了方便抢险,而不是为了掩盖事实真相。”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顿了顿:“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B.经过半年的组织评选,梁翠珍、李水清、詹冬萍、龚善德……等十人被评为第六届孝感市十大孝子。
C.唐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什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还是教学生怎样获得知识?
D.质疑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指责联考学校“集团化操作、搞生源垄断,是生源的新圈地运动”;二是认为它已经完全异化成另一场“小高考”。
下列各项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针对 8月6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始的一系列骚乱活动,伦敦奥组委表示,此事对成功举办奥运会影响不大,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必将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
B.卡扎菲在利比亚实行独裁统治40余年,以血腥手段镇压民众,最终死于人民的枪口之下,尸首不知所终,真是死得其所。
C.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佛山小悦悦事件中暴露出的部分国民道德素养缺失问题,是执政者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
D.日前,由北京大学校长作词,北大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有网友认为其歌词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不免让人贻笑大方!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 名门望族 磬竹难书 长篙
B.趋之若骛 殒身不恤 绿草如茵 喋血
C.叱咤风云 铤而走险 焦躁不安 噩耗
D.永保生机 毛骨悚然 不假思索 作揖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尽管(jǐn) 悄然(qiǎo) 泥古(nì) 呱呱坠地(guā)
B.埋怨(mán) 匕首(bǐ) 玉玦(jué) 沆瀣一气(hàng)
C.菲薄(fěi) 创伤(chuàng) 纤巧(xiān) 博闻强识(zhì)
D.戊戌(xū) 婆娑(suō) 横财(héng) 乳臭未干(xiù)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有自然界的,也有心灵的。自然界的阳光,普照大地,给万物以生机;心灵的阳光,滋润胸怀,给人们以温暖。以“心灵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定。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4.不得套作。5.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