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戏如人生”话剧节落幕了。而人生在继续,思考在继续。 戏如人生,那么,戏该是人生...

“戏如人生”话剧节落幕了。而人生在继续,思考在继续。

戏如人生,那么,戏该是人生百态的一种映射吧?你欣赏的是哪一种戏,正说还是戏说?那一幕幕悲欢离合含蕴的又是怎样的人生意味呢?

人生如戏,那么,人生也该是一个创作演出的历程吧?该创作一部怎样的人生之“戏”,又如何演绎这一出“戏”呢?是逢场作戏,还是假戏真做?是“有你的好戏看”,还是“众人搭台唱大戏”?是“好戏连台”,还是“好戏在后头”?……

请以“戏”为话题,谈谈你对戏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4)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5)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6)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7)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8)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9)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0)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1)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2)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3)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14)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第(1)段中作者用“居然”和“还有”强调了人们在现实与历史的反差面前极度的惊讶与难以接受。

B. 参观者只是看到牢房、毒气室、焚尸炉就感到痛苦和残忍,可想而知当年受难者们所遭受的虐待之深。

C. 第(9)段中解说员说“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说明了恶劣的居住环境与残忍的屠杀相比已经不算糟糕。

D. 第(13)段中,“够了”一词表达了参观者们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祈祷这种行为的不满、不屑和痛斥。

2.阅读文章的第(6)~(13)段,回答问题。

(1)这部分内容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2分)

3.文章结尾写“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有何作用?(4分)

4.此文曾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20世纪3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通过质能守恒原理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之后又经过20多年中微子才被真正探测到,而这项发现直到39年后才为发现者赢得了一项诺贝尔奖。科学家们认为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它一开始被命名为中子,后来才改名为中微子,意思是极微小的中子,性质类似于中子,并不带电。粒子物理学家们之前一直以为中微子没有质量,后来才发现它有极小的质量,可就是因为质量实在太小,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测量出中微子的精确质量,只知道它的质量还不到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中微子只与其他物质在极短距离内发生弱相互作用,因此它可以穿越一切而如若无物。这个确实存在却让人难以把握、甚至无法理解的中微子行如鬼魅,科学家们常说它如同“幽灵”一般。

②2011年9月22日,位于意大利的国际研究小组OPERA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向全世界公布:从瑞士的欧洲核子中心到意大利的约730公里的比赛中,中微子以微弱的优势跑赢了光速;比光快了60纳秒(0.00000006秒),超出了每秒2.99792458亿米的宇宙速度极限。

③大多数物理学家对此仍然持否定态度,这并不是顽固守旧,而是相对论自从诞生以来经受了无数次实验的检验,至今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有任何违反相对论的物理现象,中微子的速度是否可以超过光速还需要反复的实验来证实。匹兹堡大学的物理学家亚瑟科索斯基说,听说中微子比光速快100倍恐怕都比这个结果听上去更容易让人相信,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使测量出现如此微小的误差。

④精确测量中微子的速度绝非易事,可以重复这种实验的地方屈指可数。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MINOS研究组之前也曾经测量到中微子的速度稍微高于光速,但是因为可信度比较低,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测量系统的误差所致,所以并没有公布他们的实验结果。听说了OPERA研究组的实验结果后,MINOS研究组已经打算尽快重复这个实验。 

⑤爱因斯坦在1905年得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个被人们沿用至今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光速是宇宙中速度的极限,任何有质量的粒子速度都无法达到或超过真空中的光速。现代人类科技文明全都是建筑在量子力学和狭义、广义相对论这几块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上。如果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就说明现代物理学理论需要修正,从实验到理论,必将引发出更多基础物理定律的发现。

1.关于中微子,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微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科学家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B. 顾名思义,中微子是极微小的中子,它的质量非常小,科学家们难以测量其精确质量。

C. 中微子可以穿越一切而如若无物,因为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 中微子虽然难以把握,科学家对它的了解也还不够深入,但它确实存在。

2.关于国际研究小组OPERA的实验,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了中微子的速度超越了光速。

B. 这个实验与MINOS研究组实验的结果一样,反响很大。

C. 对于这个实验取得的结果,科学界的反应不完全相同。

D. 这个实验结果直接向现代物理学基础发出了挑战。

3.中微子的速度超过光速还不太令人信服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简要作答。(2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共8分)

闲意

(南宋)陆游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

妍日渐催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写紧闭柴门、珍爱绿苔,表现了诗人于寂寞中不被人理解的烦闷。

B. 颈联以家庭生活的和谐、惬意,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愉悦的心情。

C.尾联驰骋想象:如能再添得半亩大的小园,黄梅绿李一时栽起,园景将更美好。

D. 整首诗语调清新,态度闲适,多角度地表现出了自然之趣与家庭生活之乐。

2.结合全诗,自选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取材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比较

B. 其强,以空言求璧               负:仰仗

C.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           倨:傲慢

D. 大王必欲臣                     急:急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不但秦城得不到,还要眼睁睁看着他们欺负人

B.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秦国用城池来换和氏璧,我们不答应的话,理亏的一方就在我们赵国了

C.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蔺相如说:“大王果真没有可用之人的话,我愿意带上和氏璧出使到秦国   

D.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想想,觉得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排相如到客馆休息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王名义上以城池交换和氏璧,实际上是想利用权势从赵国强取豪夺。

B. 经人引荐,蔺相如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并保证无论如何也要“完璧归赵”。

C. 因蔺相如以死相拼和毁璧相胁,无礼、贪婪的秦王才暂时放弃骗璧的念头。

D. 蔺相如猜到秦王不会死心,利用斋戒的机会机智地把璧悄悄运回了赵国。

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仆 以 口 语 遇 遭 此 祸 重 为 乡 党 所 笑 以 污 辱 先 人 亦 何 面 目 复 上 父 母 之 丘 墓 乎 虽 累 百 世 垢 弥 甚 耳 是 以 肠 一 日 而 九 回 居 则 忽 忽 若 有 所 亡 出 则 不 知 其 所 往 每 念 斯 耻 汗 未 尝 不 发 背 沾 衣 也!

——取材于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文。(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数月之后,_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

(4)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王默然不应。

(6)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