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 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 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 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篙(hāo) 创伤(chuàng) 目眦(zì) 不加思索
B. 踯(chí)躅 辽夐(xiòng) 百舸(kě) 苍海一粟
C. 惊蛰(zhé) 笨拙(zhuō) 体恤(xù) 星辉斑斓
D. 溯(sù)源 忤视(wǔ) 忸怩(niè) 准备就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冰走进了荒凉、死寂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久就被融化得只剩一小块。
砾石嘲笑它说:“愚蠢的冰!为什么要来到沙漠?北极才是你的天堂啊。
沙子安慰它说:“不要伤心!等到冬天到来,你又会成为一块大大的冰。
一棵正在发芽的小草满怀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冰!若不是你,我恐怕早就死了。”
冰没有吱声,它有自己的想法。
一阵风吹过,沙漠又恢复了平静。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自定文体,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每空1分,共10分)
1. 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2. 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7. 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8.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题。(共25分)
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
冯曙光
双牛镇1945年8月15日的这天清晨,一个日本军人用刀柄重重地撞在尤再三酒店的门上。尤再三提着裤子打开门,把腰弯成一架桥:“太君,早请早请!”
“酒店的开了开了,我的喝酒!”
听了这话,尤再三长出一口气。情绪的巨大落差使他眼前一片黑暗,险些跌倒。双牛镇人也都觉得奇怪:这个刽子手,怎么敢一个人出来喝酒?
中午,据点那边几声沉闷的枪响后,田中正二一声嚎叫,出现在小镇的石板街上。
这一天,不仅对田中正二,对双牛镇,对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
田中正二没醉。他一下跪在地上,两眼注视着远方。那里的天地已经区别开来,一线玫瑰色的红霞正冉冉升腾……
又有一连串枪声从据点那边传来。他的部下在自杀。他一把撕开军衣,抽出军刀。这一刻,他觉得神圣庄严,丝毫没有绝望。
双牛镇的人壮起胆步步挪动地围上来。就在他们嘴里要惊叫出声的时候,巷尾,张货郎挑着货担边跑边喊:“乡亲们,日本鬼子投降了,据点的鬼子全死了!”这是一声炸雷。也就这时,田中正二对自己举起的刀,收了回来。
张货郎拨开人群指着田中正二:“这样死便宜了他,乡亲们,把他捆起来!”
人群挤动了一下,张货郎借势一推。未及田中正二顺过刀柄,十几个人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血从田中正二嘴角流出。他被捆成一团,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军人所有的气质,包括他的残忍和孤傲。还是张货郎的声音:“给他灌辣椒水,再剥皮,烧死他!”
这个小贩,长期在据点里进进出出,拍着日本人的屁股骂自己祖宗,还把骗来的闺女往据点里引。怎么一夜间换了另一个模样?
张货郎找来辣椒,撕碎,浸泡在一碗酒里,酒即刻鲜红。他端起酒,向田中正二走去……
“住手!”一声呐喊,抽打在张货郎身上,使他一颤。双牛镇德高望重的寿星,96岁的贝母大爷威严地出现在眼前。他的一只手被田中正二砍去。贝母大爷说:“就是砍下我的头,我还是说你们的日子长不了!”
贝母大父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
“田中队长,今天并不是我们双牛镇的人要你死,这是天意,是阎王爷要招你们这群害人精回地狱!我不想再提起这只手,不过当时有一句话,不知你忘了没有?”
田中正二燃烧着双眼,他没有忘记这位可以做他爷爷的老人与他打的赌。对,那是一次极不公平的打赌,他肆意地砍去了一个中国人的手臂。为了要贝母大爷看到他们的胜利,田中正二没杀死他。结果他赌输了。今天,他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嗨!你的赢了!”
人群蠕动了一下,没有欢呼。长期的煎熬,人们麻木了。
张货郎抱来了一堆干草,叫道:“贝母大爷,把辣椒酒给他灌了,再点燃他,好看得很哩!”
贝母大爷的手一挥,碗飞出在墙上撞了个粉碎。他凝视着张货郎:“你是人吗!”
“我怎不是人?”张货郎惊讶。
“你连畜牲都不如!”
张货郎指着贝母大爷,一边后退一边惊呼:“你……你疯了。”
这是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双牛镇上自杀了一个日本军人,他很年轻。这一天,双牛镇赶走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小贩。人们忘不了这一天,用刀,刻在心里。
捆绑田中正二的绳索被割开,为此,他跪向一片灾难深重的大地,跪向一群被他们践踏蹂躏的人民。然后举起刀,奋力剖开自己的胸膛。
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
A.作品开篇写尤再三“情绪的巨大落差”,反映了日寇铁蹄践踏之下中国普通百姓惶恐、惊惧的状态,自然,真实。 |
B.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这里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争中的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理。 |
C.“天地区别开来”“红霞冉冉升腾”的景物描写,预示着抗战胜利的美好图景,预示着一个苦难民族的新生就要到来。 |
D.作品结尾写田中正二这个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最终剖腹自尽,表现了作者对日寇的无比愤恨。 |
E.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失文学色彩,特别是人物的对话,不仅简练生动,而且突出了各自鲜明的性格。
2.小说中的贝母大爷、张货郎是特定条件下特定人群的典型代表。想一想,他们各代表什么样的人?他们性格中的典型特点各是什么?请分别作答。(8分)
3.结合作品,简析“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4.作品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请写一段文字,赏析这一结尾的妙处。(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甲];但中国小说总是不来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中国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乙]。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是为了牵涉到现实问题,根据一个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1.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描绘人物不是流,而是源 |
B.描绘人物不是源,而是流 |
C.展示技法不是源,而是流 |
D.展示技法不是流,而是源 |
2.对“《水浒传》笔法好”这一评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爱憎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 |
B.作者对历史人物不故意拔高或贬损,不追求艺术再造。 |
C.作者多侧面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
D.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实录”的态度描写人物。 |
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的一项是( )
A.文人独立创作改变了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倾向,使小说步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轨。 |
B.在各个阶段都有优秀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写出了传世之作。 |
C.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
D.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其发展进程是极为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