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今天是某校学生李小飞的父母结婚20周年的纪念日,她要通过电台为父母点播一首歌曲以表祝福。(4分)
(1)她拨通了电台的热线电话,礼貌而简洁地对主持人说:
(2)主持人答应了她的要求,随即李小飞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神秘而深情地对妈妈说: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2分)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从学科性质上看,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从研究方法上看,生态美学可能引入自然科学方法,但是更根本的是人文科学的方法。庄子体会到鱼在水中畅游的快乐,现代人体会到藏羚羊趋于灭绝的痛苦,只能进行体验,不能以科学实验来证明。
关键词:
填空(6分)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4.画图省识春风面,
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日六军同驻马,
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歌鉴赏(4分)
春日即事 (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鲍叔遂进管仲进:保举,推荐 |
B.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
C.鲍叔不以我为贪以……为:认为 |
D.管仲因而信之信:相信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项是(2分) ( )
①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
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③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④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⑥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①②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
C.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鲍叔终善遇之。(2分)
译文: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3分)
译文:
(3)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