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为下面的上联拟写下联(3分) 上联:千山齐唱迎春曲, 下联:

请为下面的上联拟写下联(3分)

上联:千山齐唱迎春曲,

下联:                         

 

例:万水同吟幸福歌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六十诞辰。六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                                          ;六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18分)

走进春天的怀里 (司马中原)                                                   

    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为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   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1.文章开头部分写骆驼又怪又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骆驼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3.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②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4.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文中"骆驼精神"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4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查看答案

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

③真的猛士,                    ,_________________。

④《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从士兵角度侧面展现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zxxk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zxxk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zxxk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①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注:①觖望:因不满而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善之      善:认为……好

B、秦将果畔      畔:通“叛”背叛

C、秦兵竟败      竟:最终

D、以固项王意    固:固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吾属皆且为所虏。

B、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益为张旗帜诸山上。    燕王拜送书于庭。

D、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下列对第二段文字中司马光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 警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进行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造成滥赏滥罚。

C. 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 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国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4.A类: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③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3分)

 

B类、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3分)

 

②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3分)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