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但谈得不够多和不够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学。“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或者是否仅仅值得欢呼?
这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大。一些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有些潮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那么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可能缺氧。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以避免。
一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特别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失。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获得解构主义一番学术装备后更是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时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这样一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情于“自由”一词以后,在有效教化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摘自韩少功《扁平时代的写作》有删节)
1.下列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学“民主化”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
B.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
C.拥有文化自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
D.体现了权力化和利益化的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 |
2.下列关于“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的瓦解,让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 |
B.优秀文化数量上的劣势,导致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 |
C.在扁平的世界里,优秀作品中的庸质和恶质比大大攀升,优秀作品也可能淹没在过量的文化中。 |
D.在大量接受快餐式阅读的文化受众面前,优秀作品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随着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以及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的同时到来而发生着深刻改变。 |
B.如果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
C.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敬畏,多了叛逆,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以至发展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
D.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说明,人类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已处于死机状态。 |
根据作文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人是在往事中成长的,或者是读书的故事,或者是亲情关爱的故事,或者是成功的故事,或者是“伤疤情结”……有的人在读书中长大了,有的人在享受亲情中幸福了,有的人在狂欢成功时受伤了,有的人被自己的“伤疤”压垮了……成长的心灵注定布满酸甜苦辣,你在往事中是酸了,甜了,苦了,还是辣了?
要求:请根据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卷面整洁美观,不少于700字。
赏读古典文籍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而且还能让我们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质,诸如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等人。请从以上几位中选择一位,写一段评价性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4分)
评价
烛之武的劝说,让我们见识了他的风采;荆轲的劝说,让我们领略了他的智慧。根据以下情境,写一段劝说词,展示你的风采和智慧。要求:语句通畅,劝说合理,字数不少于20字。(4分)
你的同学上课时因精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了,心情很沮丧。
劝说词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12分)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的从那里面溢了出来。 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时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 "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标题是“两片树叶”,一片是 ,一片是
。(2分)
2.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
(1)相同之处是 (2分)
(2)不同之处是
(4分)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4分)
(1)作者为什么“悲秋”?(2分)
因为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恋秋”?(2分)
因为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10分)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微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微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微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本文设置的悬念是什么?(2分)
答:
2.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2分)
答:
3.从主旨出发,本文要表现的人物是哪两个?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