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史学与新闻 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不...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史学与新闻

    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

    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礼记·王制》说:“大史典礼,执简记。”《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年仅24岁的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笔后,发挥了报纸宣传的巨大作用,发表了一批根据事实写成的文章和评论,把检查官先生们弄得“一筹莫展”。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辨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

(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

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

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类似古代的史官。

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

  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

  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

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

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

D.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1.B 2.D 3.A 【解析】 1. 2.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从中提炼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然后围绕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老酋长病危,找来村中三个年轻人,要他们尽可能爬到神山最高处,回来报告见闻,以便确定接班人。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老酋长笑笑:“孩子,你说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看到秃鹰盘旋。”“孩子,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当大家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担心时,他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你一无所见吗?”“是的,一无所有。能看到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年轻人,祝贺你!”

 

查看答案

请写一段父亲开完家长会回家之前你的心理活动。(4分)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词。(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茕茕独立,形景相吊。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7)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

(8)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征一国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  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