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麦于岐山之                          阳:南边

B.以客而告之                            属:劝酒

C.今天不斯民                            遗:赠送

D.太空冥冥,不可得而。                  名:命名

2.以下各组句子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周公得禾,以名书          ②静女姝,俟我于城隅

B.①吾名吾亭                  ②尔车来,以我贿迁

C.①予至扶风明年              ②唯夫党人偷乐兮

D.①官吏与庆于庭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扶将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为仲卿母所遣               B.为亭于堂之北

C.赐之以雨                   D.自缢于庭树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叙写详略疏密有致。写修亭,笔墨极为简省,盼雨心情的描绘也仅寥寥数语。 但对下雨经过则层层铺垫,不厌其详。  

B.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主客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雨的重要性。

C.本文以“忘”字为经,以“民”为纬,“民”贯穿期间,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颇见匠心。

D.一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这“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段文字断句。(4分)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1.C 2.B 3.A 4.D 5.(1)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①不久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才因此忧愁起来。 ②假若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 【解析】 1.C为“遗弃” 2.B介词,用;A代词,他的/形容词词头,多么;C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副词,互相/偏指“她” 3.A被动句,B C D为状语后置句 4.注意文中“而吾亭适成”几个字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1) 断句对两处得l分,共4分 (2) ①“雨”、“方”、句意各l分  ②“使“、“以为”、句意各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牛”校长叶志平

    ①他所在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

    ②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车开得飞快,路上他一句话也不说,惦记着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上世纪80年代中,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那栋楼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哪个都知道楼的质量是什么成色。

    ③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他先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的建筑质量很差,怕厕所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同学上厕所虽不太方便了,但是安全了。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生气,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原来华而不实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l5厘米。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他就花了40多万元。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钱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的被他化缘而来。

    ④他知道如果发生特殊情况,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也没法向家长交待。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如某周有演习时,娃娃们都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或其它休息时间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他要求教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  再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⑤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他要求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他知道几乎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⑥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要求、以练熟的方式疏散的。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冲到操场,老师站在楼梯上指挥。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挺着大肚子的怀孕老师同时下了楼。全校师生站好时,用时是l分36秒。

    ⑦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2200多名11岁到l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上百名老师们全站在最外圈。

⑧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这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放声大哭。

    ⑨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他叫叶志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1.第⑧段中写到“这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放声大哭”,这反映了叶校长怎样复杂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

2.真实、感人是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如何体现这个特征的?(5分)

3.作者认为,叶志平校长是最“牛”的校长。从全文看,你认为他“牛”在哪里?(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文教育的困境

陈思和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教育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即把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的知识灌输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性因素。它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它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的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于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文学、历史、伦理、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等都有专门的课程设计,但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因人文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

     另外,民族的疯狂往往是由民族的奴性开始的,而奴性是人性压抑的后果之一,这与人文教育的不健康和整体性失败关系密切极了。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样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中国在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爆发文

化大革命?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奋发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甚至失落某些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

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所以,在中学和大学里,人文学科的教育都应该摆在首位,贯穿到一切学科的教育中去。如果没有人文教育,就更加丧失了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如果少了人文教育作根本,不仅是教育的不健全,也是民族的不健全。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A.技术知识教育过程是一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灌输性的知识积累过程。

B.在人的生命以内,有一种靠点滴教育来唤醒的东西,便是人性。

C.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方法,这会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

D.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与美国校园的暴力行为,都是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

E.丧失了人文教育,就丧失了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

2.以下对“人文教育的本质”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主要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和做人的良知。

B.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

C.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

D.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

3.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少了人文教育作根本,不仅是教育的不健全,也是民族的不健全。”根据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像一位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②④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①③⑤   D.③①⑤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江苏扬州市检察院通过立案,发现市公路建设处财务科科长王勇等人在十余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挪用公款1亿元,贪污、受贿达1100余万元。

B.今年以来,云南、贵州等地闹“旱灾”,现在,曾被“水荒”困绕下的百姓们逐渐觉悟,节水意识大增强。

C.海外媒体近日纷纷发表文章,高度关注中国两会,尤其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

D.省消费协会提醒消费者,选购手提电脑,要注意尽量购买市场占有率较高,信誉较好的品牌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B.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C.上海世博会向游人开放后,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D.《诗经》中的氓在求婚前后的不同表现,使我们想起了中国封建社会中许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