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阅读下面文字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卷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列其赃     表:表明

B.王既受朝寄   寄:托付

C.长恭总其众   总:统领

D.家事亲切     亲切:切近

2.下列各项中,能分别表现高长恭勇武和宽容品性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②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B.①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    ②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C.①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②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D.①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②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是皇上第四个儿子,当突厥入侵时,他率领五百人杀入敌阵,浴血奋战,终于扭转局势,建功邙山大捷。

   B.高长恭很贪婪,在担任青州、瀛州刺吏期间,他大肆贪污受贿,被部属相愿发现后,他只好求他不要揭发检举自己。

   C.高长恭外貌俊美,品德高尚,战功显赫,却因一言不合而横遭猜忌。为韬光养晦,他竟然盼着生病,有了病也不愿去治疗。

   D.相愿为高长恭出主意,让他托病辞职以避灾免祸,高长恭深以为然,言听计从,但是最终仍未能幸免于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4分)

(2)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4分)

 

1.A 2.C 3.C 4.⑴莫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害怕因威武被嫉恨,便想自我玷污吗?【见、秽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⑵(您)威名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属疾、预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解析】A邙山大捷不是在突厥入侵时发生的,是北齐和北周之间的战争;B高长恭并不贪婪,这由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他也并未求相愿“不要揭发检举自己”,而是向他请教躲避猜忌的办法;D从原文中“未能退”一句可知,高长恭并未对相愿“言听计从” 参考译文: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作了并州刺史。突厥人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时,高长恭在中军,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周军,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城上的齐军不认识他,高长恭脱去头盔给他们看自己的脸,(城上的齐军)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于是打败周军取得大胜。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成为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后他历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贿赂。后来作太尉,和段韶率军攻柏谷,又攻定阳。段韶生病,高长恭总领其军。 齐军在邙山大捷时,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你杀入敌阵内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高长恭说:“一想到这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觉地冲进去了。”后主嫌恶高长恭说的“家事”一词,从此对他猜忌起来。等到高长恭在定阳,其部下相愿对高长恭说:“大王既然受朝廷重任,为什么如此贪婪?”高长恭未加回答。相愿说:“莫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害怕因威武被嫉恨,便想自我玷污吗?”高长恭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嫉恨大王,在这些事情上就可以处罚您,您本为求福,反而易招来祸患。”高长恭流下眼泪,上前跪下,向相愿请教安身之术。相愿说:“大王以前既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名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高长恭认为此言有理,但最终没有撤身退步。等到陈国进攻江淮地区,高长恭害怕重又为将带兵作战,叹息说:“我去年得了脸肿病,现在为何不发病呢!”从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疗。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毒杀高长恭。高长恭对妃子郑氏说:“我竭尽忠诚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郑氏说:“你为何不求见皇上?”高长恭说:“我哪里还能够见到皇上!”便钦毒酒而死。死后追赠太尉的官职。 高长恭外貌温柔,但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军中为将,亲自处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水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分吃。当初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高长恭贪赃枉法,高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进攻定阳时,阳士深也在高长恭的军营中,他很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杀了自己。高长恭听说此事后道:“我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便找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让他安下心来。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人们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高长恭回来后,谁也没有责罚。家中有价值上千金的债券,临死的那天,高长恭将它们全都烧掉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9分)

作家的“假性影响”

    当我们说到某个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前提应该是这个作家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因为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所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后,仍能“继续”有作品问世,仍能“不断”以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这是可持续写作的最基本的含义。

    所谓“继续”、所谓“不断”,当然不意味着每月、每季、每年都必定推出新作。“十年磨一剑”也是在可持续写作,甚至还是更值得信赖更值得尊敬的可持续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十年磨一剑”算是可持续写作,那么,“一生磨一剑”算不算?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写出一部优秀之作,难道不是比那种用一生的时间制造大量平庸之作的人更值得称道吗?也许的确有这样的人,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去经营一部作品。只要这数十年间他的确是处于一种文学性的“经营”状态,就应该认定,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可持续写作状态。

    如果可持续写作可以是一种不考虑质量的写作,那所谓“可持续”,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谈论这样的事情也就毫无意义。因此,当我们谈论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是把平庸和蹩脚的持续写作也作为一种问题来看待的。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的作家,人们对之的期待是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如果很快就销声匿迹,人们对之的反应是遗忘。如果不断写出些平庸和蹩脚的作品,人们对之的反应是失望。

    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这原因也不止一种。当我们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这样的作家时,那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就会再度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并不是所有曾经产生影响的作品都经得起时过境迁后的再度审视的。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既可能是文学性的,也可能是非文学性的。如果一部作品完全是或主要是因为非文学的原因产生影响的,那这个作家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文学的意义上,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这部作品并没有显示出这个作家有可持续写作的文学才华,而人们对之寄予的可持续性写作的期待,本就是出于一种错觉。在当代,这种因“假性影响”而让文坛内外人士对其抱有希望而最终又令众人失望者,细数起来,其实是很多很多。

1.下列对作家“假性影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的最初影响完全是或主要是因其作品中非文学的原因而产生的。

    B.某位作家曾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但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

    C.某位作家并没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其作品只是因媒体的炒作才产生了影响。

    D.某位作家成名后,人们普遍对其产生的一种将来还定能再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期待。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家的可持续写作”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成名后仍能凭其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

    B.某位成名作家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力作推出并产生新的影响。

    C.某位作家虽未有作品问世但一直处于文学构思之中。

    D.某位成名作家“十年磨一剑”或用一生时间完成了一部优秀之作。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家成名后虽也不断有作品推出,但质量不高,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写作。

    B.作为一位成名作家,只有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才能不被人们遗忘或是不令人失望。

    C.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是考察某位成名作家昙花一现原因的惟一可靠手段。

    D.从当代文坛来看,作家的“假性影响”并不是一个极为个别的现象,而是比较普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仿照“牵挂是思念,犹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友人的情怀。”写一题记。

 (2)、拟一个煽情的标题。

 (3)、运用细节描写,把动人瞬间定格。

(4)、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形式,请任选其他三季中的某一季,抓住季节特点进行仿写。(4分)

冬天                              仿写句:           

冬天是一览无余的旷野,                                               

没有包装、掩饰和色彩。                                                

冬天是北风中树的枝干,                                               

直白,自然,真切,实在。                                             

 

查看答案

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失其所与,不知  (亲附、结交)  ②越国以鄙远    (远方的国家)

B、①且君尝为晋君赐也(赏赐)        ②又欲肆西封    (放肆)

C、①亦去之 (到,往)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如果没有)

D、①粪土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贫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