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接受采访时称,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但是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贵得多。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正常的消费是不反对的。茅台是知名民族品牌,作为中国人不应该抵制。(2012年3月8日《中国青年报》)
要求:根据以上新闻报道,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要求观点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茅台倒下,站起的一定是拉菲?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接受采访时称,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但是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贵得多。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正常的消费是不反对的。茅台是知名民族品牌,作为中国人不应该抵制 合法商品,价高价低,爱买不买。如果政府采购只买拉菲、不买茅台,还真是涉嫌品牌歧视,需要主张权利。但是公众的担心显然不在这里,如果一个奢侈品牌是靠公共财政养活起来的,腾挪跌宕之间不过是社会财富的左右手游戏,于公共利益有什么裨益?当然,贵州对茅台之爱也算情有可原:2011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240多亿元、利税180多亿元,上缴税费94多亿元,在贵州财政收入中占7%强,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农民增收和服务业发展。问题是挣钱多不代表挣钱合理———烟草业利润与控烟成效之间的纠结,早已论证了这个道理。要捍卫高档酒的奢侈身价,起码要回答好记者提问的、一直没有得到答案的那个“敏感问题”———“到底有多少茅台酒被各级政府采购走了?” 当前网上网下都有同一个声音:茅台不要成了“三公消费”的替罪羊。单纯呼吁抵制“茅台”确实容易贻人口实,但是限制公款高端消费却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栗战书说:“国家一定要始终贯彻勤俭节约,不倡导过度公款消费,但必要的、正常的、合适的市场消费、市场经营行为,我们是不反对的。”真正的问题是:茅台倒下,为什么站起的一定是拉菲?公款消费难道真的是“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对茅台的纠结在政府采购环节恐怕很难用“市场消费”的逻辑来解释,毕竟政府花钱和普通消费者掏钱不是一回事情,政府采购也绝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不然政府何苦要大费周折晒账单? “无酒不欢”在民间可以是无伤大雅的传统,但在公款消费不过是个凌乱不堪的借口。面对“三公之辩”,茅台自然不能当替罪羊———但是如果它和拉菲等一起消失在财政账单里,不更是功德无量吗? 公宴不上茅台就一定上拉菲吗? “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但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高得多。上一碗鲍鱼多少钱,上一碗鱼翅多少钱?国家一定要始终贯彻勤俭节约,不倡导过度公款消费,但必要的、正常的、合适的市场消费、市场经营行为,我们是不反对的。”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老实说,即使抱着十分的宽容和理解,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这番话中,我也无法弄明白这两个问题:首先,公款消费为什么一定是茅台、拉菲、鲍鱼、鱼翅?第二,公款消费不上茅台,为什么一定要上拉菲? 公款消费离了茅台、拉菲、鲍鱼、鱼翅,就完不成公务吗?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官员的主人。假如主人家自己都不能把茅台、拉菲、鲍鱼、鱼翅等当成家常酒、家常菜,仆人又有什么资格享用呢?这难道就是先天下之吃而吃、先天下之喝而喝吗?只要回答不了这样的疑问,公款消费茅台等就是不必要的、不正常的。 茅台对贵州意义非凡,2011年,茅台上缴利税在贵州财政收入中占7%强,所以,作为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替茅台说话,没问题;但力挺政府喝茅台,问题就大了。一个主政一方的朝中大员,他的逻辑和思维,直接决定一个地方的逻辑和思维。按照“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高得多”的说法,官员在消费茅台时,反倒成了省钱,公款高消费的羞耻感、负罪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了! 政府消费茅台虽然也是市场行为,但花的钱,却是纳税人的钱。拿着纳税人的钱消费茅台,纳税人当然要管。而当记者问“到底有多少茅台酒被各级政府采购走了”时,栗战书并没有回答。用纳税人的钱,一方面不公开,另一方面又不让非议,这是什么逻辑? 在一些官员的逻辑中,公款消费不喝拉菲喝茅台,不上鱼翅、鲍鱼上茅台,就是贯彻勤俭节约了。可事实上,纳税人在乎的是有没有必要上茅台,而不是上茅台还是上拉菲。不要把一个要不要浪费的问题,变为浪费多少的问题。公宴不上茅台就一定上拉菲吗?这种官方的言行,和民意不合拍! 谁能对“不喝拉菲喝茅台”再来一次掌声?     我不知道“拉菲”为何物,但其价格据一些网上数据显示为数万至数千不等,这也恰好对应了栗同志的“茅台低于拉菲”的论断。“不上拉菲上茅台”,只要这样做了,栗同志的意思就是一种节约行为,然而,也是据说贵州茅台53度的飞天茅台的价格已经超越了2300元,那么,由2300元以上到数万之间的差额,当然是一种再节俭不过的事情。既然是一种“政府节俭行为”,那当然就可以全国官员由省部到村官敞开喝。如此看来,革命尚未成功,茅台仍需涨价。 “国家一定要始终贯彻勤俭节约,不倡导过度公款消费,但必要的、正常的、合适的市场消费、市场经营行为,我们是不反对的。”对照其原话,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喝拉菲的,有点儿奢侈但也属正常现象,喝茅台而不喝拉菲的,当然就是“必要的、正常的、合适的市场消费”。 栗同志说:茅台是知名的民族品牌,我们应该为它骄傲、自豪。价格虽高也不应该去抵制。凡抵制的,有可能被不“作为中国人”看待,凡不骄傲不自豪的,也有可能被戴上打击民族品牌的帽子。然而,俺作为一个白丁吃低保了,让俺抵制茅台,不就跟抵制月球上的吴刚嫦娥联合公司经营的“桂花酒”一样遥远吗? 栗同志认为政府采购茅台“政府部门和个人都是消费群体的一部分……不要把茅台酒和公款消费必然地联系在一起。”俺是白丁,不懂大道理,只懂庄户道理。哪一个白丁百姓,不是自己掏腰包买酒喝?如果官员公款宴上喝多少平摊多少份子钱,明天茅台酒就降到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全世界的神仙拉都拉不住,不信哪位官场大仙推行公款酒钱平摊试一试? 栗战书的话让在座的全国人大代表季克良鼓起掌来。季的另一个身份是贵州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假如,只是假如,栗同志的话,要是让全国的白丁再来一次掌声,哪怕这片掌声只持续一秒,哪怕只有一个精神正常的老百姓站起来鼓掌,那就证明其“拉菲换茅台”的言论是为老百姓奔走疾呼的! 【解析】郑重申明:网上声音,仅供参考,不代表出题人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西的春天,今年显得过于潮润,特别阴冷。人们似乎都在雨季里等待阳光。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抒写不少于200字的散文片段。要求:①至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符合“形散而神不散”写作原则。(1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21分)
沙田山居   (台湾)余光中
§1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2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3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露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4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5千山磅礴的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6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7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余光中于1947年—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就是写的是作者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时沙田山居的美景和感悟。
1.文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请你从以下三个模块归纳全文的结构思路。(5分)
(1)情感:(五个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思路:(3分)
①§1-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3-6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7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三大特点?请分点概括。(6分)
3.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
(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2)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抒发的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他热爱自己的小屋,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但胜景不再的主题。

C.全文以沙田山居为抒情的契机,景中含情,情蕴景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使本文的主旨表述含而不露,精妙睿智。

D.铁路嗓音大,灰尘多,最刹风景,吟诗作文惟恐避之不及。但九广铁路在作者笔下却极富诗意,原因无它,只是因为乘座铁路可以饱览窗外的景色,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

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查看答案

填空。(五选四题,8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2.俨骖騑于上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3.子曰:“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论语》)
薄雾浓云愁永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4.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
5.
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采之欲遗谁, 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 ①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今新余分宜)人,江西第一个状元。时卢肇和黄
颇均为举人,卢住城北,家境贫赛;黄居城西,家境富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卢
肇与黄颇一同进京赴考,袁州刺史成应元眼浅势利,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
旁。卢肇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成应元大摆专席为卢肇接风洗尘,而又把黄颇冷落一旁。此诗
乃卢肇在外地为官偶思之作。②譀(hàn):呐喊。
1.诗中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一种动人场景?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2.这首诗尾联有什么讽刺意味?(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①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②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zuò)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③,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④!会稽大望,至今而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⑥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读本)
『注解』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③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④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⑤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次年立钱谦益等被立为后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⑥若敖氏,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恤死生荣:使……光荣,荣封

B.淳已自必死分:料想

C.至今而极矣零:消失

D.但为所激气:正义之气

2.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得身报母矣薪救火

B.如我父子几人哉人马烧溺死甚众

C.有一日中兴再造,庙食千秋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何如不立为愈耶填然鼓

3.下列对文段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B.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C.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D.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4.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4分)
(2)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4分)
(3)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