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昨日,北京大...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昨日,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活。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有这样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                                       

 

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招数新。(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 具一份天籁之美。 ②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所以,后代写山水的诗人,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 好像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农业人生的诗情。
答:①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选出与画线处最衔接的一项是()(3分)
宋代诗人卢梅坡有一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该句常常被后人用来说明:         

A.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事物各有千秋。

C.事物都有自己的缺憾。

D.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王勃《滕王阁序》中究竟是“飞阁流丹”还是“飞阁翔丹”,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C.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3分)
关于精神
李书磊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及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惟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
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竞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也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⑴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在文章中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借古代文人的名句描绘了自己精神成长的轨迹。

B.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神秘而富有意味,这种病态对于青少年具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

C.作者认为,李后主的悲剧是欲望太强而力量太弱,曹操的悲剧是力量太强而欲望太弱。

D.“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这里的“人生缺憾”主要是指人生的短暂和各种不幸。

E、本文语言典雅,思想深刻,能引导读者对生活、对人生作深层思考,给读者深刻的启迪。
⑵文章第一段中说“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这句话句在结构上与2、3段有何关系?句中“有毒”和“甜蜜”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6)
答:                                       
                                         
                                         
⑶作者欣赏李后主、苏轼和曹操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6分)
答:                                       
                                         
                                         
⑷文章的题目是“关于精神”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陈王昔时宴平乐,            。主人何为言少钱,            。(李白《将进酒》)
(2)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