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王小波是一个符号
粱文道
公众视野里有两个姓王的作家很红,一个王朔,一个王小波。王朔还活着,闹出过很多风波,大家关注他很自然。但是王小波死了十多年,依旧有很多人在怀念他。看着那些怀念活动、纪念文章,难免困惑:谁是王小波?王小波是干什么的?他写了什么东西?留下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他成了一个神话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底下的王小波又是谁呢?
坦白讲,我对王小波的感觉跟很多读者不一样,他们心目中的王小波特立独行、非常自由,是一代启蒙者,包括我认识的一些评论界同行都坦承受他影响非常大。但是无论我怎么看他的东西,就是产生不了大家说的那种“感动”和“触碰”。后来才明白,因为我生活在香港,跟大陆朋友所处的语境有点不一样,感受自然不同。
王小波曾说,影响他最大的作家是福柯和罗素,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在看这些人的东西了,所以再看王小波时并不会感到特别震撼,震撼往往来自于看到、听到一些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事情。这使得我往往以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看王小波的作品跟“王小波热”。
大家常说王小波是个自由主义者,这个观点值得探讨。他放弃了大学里相当稳定的职业机会而选择当自由撰稿人,大家觉得这很可贵,这是自由。但是这样的自由早就已经存在了,现在也依然存在,只是他这样的自由在当时看起来非常特别罢了。而这种自由正是另一种不自由,因为你必须在市场上贩卖你的文章跟作品来维持生计,全世界有哪个地方的作家不是处于这种所谓“自由”或“不自由”的状态中呢?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很多人说他有点像梵高:生前潦倒没人认识,死后大家越来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神话。都说王小波特立独行,这个好,那个好,文笔好到能拿诺贝尔奖等。我认同王小波写的东西很好看,也非常佩服他,但是我很怀疑那些不断在赞颂他,甚至引用他名言的人里到底有多少真正看过他的作品。
他鼓励大家特立独行,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要自己掌握思维的乐趣,独立思考,勇敢打破禁忌跟愚昧。而他已经死去十年了,我们受到他多少影响?现在又能看到多少人敢于自己去思考?敢于打破禁忌和愚昧?恰恰相反,我看到的多是装作“敢于”的样子,而不是真正去思考。很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态。要说谁真敢打破禁忌,那就是他的遗孀李银河教授了,但是,为什么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要她封嘴呢?这些人有没有尊重过自由思考?如果我们断定一个人炒作,是否就能否定她所说或所做的一切?是否就不再需要思考她说的东西、做的事情是否另有道理?
王小波已经死去十多年了,如今我们重新看他的作品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你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关怀跟现在的差别,那时关心的问题到今天有好多是我们依然要面对的。
(选自2010年第3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1.第二段说“我对王小波的感觉跟很多读者不一样”,请对作者的“感觉”加以简要的概括。(6分)
2.从文中看,“王小波是一个符号”中的“符号”具体内涵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为《亲人们》
住在乡下,睡得早,午夜梦回,有时听得猫头鹰的唿哨,但不久,一切又都沉寂了,静的就象会听到大地自转的声音;似乎这样的寂静永无止境了,可是远远地打破沉寂者来了,不知名的鸟啼,一声两声象游丝一般,在浓雾中摇曳着。这一根丝,愈细愈有劲,细到象要中断的当儿,突然一片啾啁的声浪从四面八方一齐来了。无数的鸟儿在讴歌黎明。于是在床上等待天亮的人也松了一口气。确信那阴森寒冷的夜终于过去了。
这样平凡的经验,可说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罢?
但这样平凡的感想也许不是每个读了这个小小的诗集的人们会都感到的罢?
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的人们是不会感到的;神往于山崩海啸,绚烂辉煌,而对于朴素平易不感兴趣的人们,是不会感到的;不从始发的几微中间看出沛然莫之能御的气运的人们,大概也不会感到;而偏爱着猫头鹰的唿哨的人们,自然更是不会感到的了。
今日的诗坛,的确不算寂寞,但这是怎样的不寂寞呢?这好比一个晴朗的秋夜,璧月高悬,繁星点点,银汉横斜。
读了这本小小诗集,或者会唤起了望见银河那时的惊喜的感觉罢?
这里的许多位作者,有的是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他们的作品的了,有的恐怕还是第一回将他们的心声印在纸上。风格也各人不同,有人倾诉他对于最亲最亲者的怀念,有人在对于遥远的未来寄与热烈的希望,有人舐着自己的创伤在低呻,有人则高举旗帜唱着雄壮的进行曲。他们都有一点相同:抒写真情,面对光明。他们更给我们同一的确信:"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诗人是对于时代的风雨有着预感的鸟,特别是不为幻影迷糊了心灵而正视现实的诗人,他们的歌声常是时代的号角。在阴沉的日子里读完这些诗,几年前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唤回来了。那是在北国,天冈破晓,我被嘹亮的军号声惊醒了。我起来一看,山岗上乳白色的雾气中一个小号兵面对东方,元气充沛地吹着进行曲,他一遍一遍吹,大地也慢慢转身,终于一片霞光罩满了高山和深谷。 1944年2月14日
1.文章第二段对全文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请依据第三段内容,概括《亲人们》这部诗集的特点。(6分)
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名句名篇默写填空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陈情表》
(2)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4)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逍遥游》
(5)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逍遥游》
(6)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吾妻来归( )③殆有神护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日:“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日:“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日:“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矢集王旗如猬毛集:聚集 |
B.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谨:严谨 |
C.顾成已先被执在燕执:捕捉,逮捕 |
D.燕军猝薄垒,发三炮薄:迫近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3分)( )
A.安以列将从征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B.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D.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 )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伏击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向燕军发射弓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用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 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3分)
答:
(2)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