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 山乡的五月 金 光 天刚蒙蒙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

          山乡的五月        金 光

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

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

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

“大,回家吃饭。”根西喊了一声。

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

“大,回去吃饭哩。”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

“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说:“我来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小心弄脏了衣服。”说完扛起麦捆就走。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

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

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700斤麦子,6毛钱一斤才420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

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500多块,行不?”

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来看看我们。”

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临走时,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世上的事就这么不如意,两年后,根西所在的那家化工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化工原料价格猛增,化工产品却销不出去,全厂1000多名职工几个月发不下工资。厂里实在抵挡不住了,便痛下了改革的决心,决定减员增效,第一批减员百分之二十,根西首当其冲。

下岗了,根西好几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他毕竟已跳出农门了哇,现在怎么办?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根西只好爬起来狠狠地抽烟,但烟抽了一支又一支,还是没有好法子,根西就回到了家。父子俩静静地对坐着,良久,父亲终于开口了:“娃,土地是人的根啊,不行咱回来,只要有地就饿不死!”

根西掐灭了手中的烟,无奈地点了点头。

根西上地了,起初,那双稚嫩的手打出了许多血泡,他咬牙挺了过来。一年时间,他重新跟着父亲学会了种麦子,种玉米,种大豆,种各种蔬菜,根西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

第二年,根西和父亲商量,说要种地就要种出名堂来,小打小闹不行。父亲赞许地点了点头。根西就承包了村里的60亩红土坡地,他雇了两个帮手在上面栽上烟苗,一天到晚忙碌起来。秋后,除了交清承包费、付清雇工的工资外,净挣两万元。根西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当上了县里的劳动模范。

又是五月,山乡的小麦一片金黄,根西家的窑场地里,一条大汉正挥舞着镰刀在割麦,身后的空地上,码放着一排排整齐的麦铺。上午10点多,根西父亲来到地头,喊:“娃,回去吃饭。”

根西仍然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根本没听见父亲在叫他。父亲提高嗓门又喊了一声。

“啊,喔,饭熟了?”根西这才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手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父亲上前接下镰刀,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西抢过说:“我来拿。”然后手一提将麦捆放在了肩膀上。

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  (《语文世界》2009年第6期)

1.小说前后两次设置了割麦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2.概括小说中根西父子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文章第二段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概述。

                                                                             

(2)文章写根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又“无奈地点了点头”, “摇头”和“点头”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4.小说结尾写道:“五月的田埂上,走着一老一小两个庄稼汉。”这一剪影式的描写给人无尽的想象,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1.第一次写的是父亲割麦,儿子不屑(1分);第二次写的是儿子主动割麦(1分);前后对比中突出根西情感的变化(1分),体现了两代农民对土地的不同(价值观)态度(1分)。 2.根西父亲: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朴实,对土地有着深挚的感情。(2分) 根西:新一代农村青年形象,他有文化,有理想,对土地由漠视到热爱。(2分) 3.(1)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人物身份,为刻画人物形象作铺垫。(3分) (2)在文字上看似矛盾,其实都是表现他不热爱(不屑)种田的心理。(3分) 4.欣赏、赞美、热爱。对这一老一小父子俩的欣赏,因为他们是最朴实的劳动者(2分);用“庄稼汉”一词来形容根西,则是对他的赞美(2分);这其中也包含着作者本人对农村、农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2分)。(答案不限上面所列,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名篇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⑶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世传《吕览》(司马迁《报任安书》)

 

(5)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6)        ▲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10分)

鉴赏《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4分)

                                                                              

(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寓山注》序    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牗,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兄以斗粟易之                    易:换取

   B.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          勃;兴起的样子

   C.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夷:使……平坦

   D.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            堪:堪称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卜筑之兴”的一组是(3分) ( ▲ )

①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②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③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   ④朝而出,暮而归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作者和家旁的寓山好像有夙缘,儿时哥哥在山中劳作,他也在旁边游戏,经历变故引病南归后,偶过而有所感,便一步步将它建成了景色优美的园林。

B.山园兴建之初,作者仅想造三五间房子,对客人的建议也漠然,但万壑千岩的丽景和哥哥未罢的工程使其兴趣愈发浓厚,不惧奇寒酷暑,耗尽了家财,建园成痴。   

   C.园巾水石、花木互相映衬,桥、榭、径、峰参差点缀,轩斋深幽宽敞极尽情趣,各类房屋各显其妙;园内外的景色,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D.文章从“始末”“痴癖”“营构”“岁月”等方面介绍开园的过程,虽然每节各述一个方面,但“兴”“趣”贯穿始终,各节叙事互为补充,似断实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3分)

        译文:                      ▲                                  

   (2)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3分)

        译文:                      ▲                                   

(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4分)

        译文:                      ▲                                

 

查看答案

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源于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得超过30字)(5分)

(1)森马集团:                          ▲                            。

(2)网民:                              ▲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4分)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