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希望快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快乐,但每个人获得快乐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以“快乐之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4分)(不超过25个字)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请问“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请用这个修辞,以“大海”为对象写一个句子。(5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 ▲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有善始者实繁,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吾所以为此者,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8. ▲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阅读下面这首《清平乐》,回答下面问题。(10分)
谒金门 冯延己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①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①斗鸭:鸭子相斗。
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历来是被当作名句传诵的。从写景的角度看,这句中的“皱”字用的非常新奇,请分析。(4分)
2.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这首词中“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就属于“寄言”的文字,试析之。(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祚,字季佑,太原晋阳人,魏车骑将军淮弟亮之后也。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有女巫相祚后当富贵。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弱冠为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之书记。
孝文初,举秀才,对策上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祚清勤在公,夙夜匪懈,帝甚赏之。从南征,及还,正黄门。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过淮庙,问祚曰:“是卿祖宗所承邪?”祚曰:“是臣七世伯祖。”帝曰:“先贤后哲,顿在一门。”祚对曰:“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唯事魏文。微臣虚薄,遭奉圣明,自惟幸甚。”因敕以太牢祭淮庙,令祚自撰祭文。
祚承禀注疏,特成勤剧。百官夕饮清徽后园。孝文举觞赐祚及崔光曰:“郭祚忧勤庶事,独不欺我。崔光温良博物,朝之儒秀。不劝此两人,当劝谁也?”其见知若此。
孝文崩,咸阳王禧等奏祚兼吏部尚书。宣武末年,迁左仆射。先是,梁将康绚遏淮,将灌扬、徐。祚表曰:“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宜敕扬州选一猛将,遣当州之兵,令赴浮山,表里夹攻。”朝议从之。
于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恣,崔光之徒,曲躬承接。祚心恶之,乃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阳王雍,令出忠为州。忠闻而大怒,矫诏杀祚。祚达于政事,凡所经履,咸为称职,每有断决,多为故事。名器既重,时望亦深,一朝非罪见害,远近莫不惋惜。灵太后临朝,遣使吊慰,追复伯爵。谥文贞公。
(节选自《北史·郭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夙夜匪懈,帝甚赏之匪:同“非”,不 |
B.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幸:宠幸 |
C.先贤后哲,顿在一门顿:全,都 |
D.每有断决,多为故事故事:先例,旧制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因敕以太牢祭淮庙/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崔光温良博物,朝之儒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C.于时领军于忠恃宠骄恣/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D.乃遣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说高阳王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郭祚有才干,二十岁时就担任州里的主簿,掌管书牍记录。后在朝廷为官,颇受孝文帝赏识。 |
B.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是郭祚的七世伯祖,经过其庙时,孝文帝赐他用太牢祭祀,并亲自撰写祭文。 |
C.梁将康绚拦截淮水淹灌扬州、徐州,郭祚认为这样做力役艰苦、人民辛劳,危亡的征兆已显露,应派扬州将士内外夹击。 |
D.孝文帝时,崔光也受恩宠,但后来却逢迎权臣于忠。郭祚因图谋调于忠到州中任职,最终遭来杀身之祸。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贫,姿貌不伟,乡人莫之识。(3分)
▲ ▲
(2)祚涉历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3分)
▲ ▲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