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2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比去 比:等到
B.大类女郎也 类:像
C.大母过余曰 大母:祖母
D.往往而是 往往:时常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3分)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余稍微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
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事。
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事。
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3分)
下面一段文字中,引用或化用了不少诗词名句,请指出它们是哪首诗词中的名句,作者是谁。(任写三句即可)(6分)
就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秦民们曾一千次地吟咏过的那条河,白霜与芦花茫茫;魏武曾挥鞭遥指过的那片海,秋风正共洪波澹澹;我们将在边塞再听“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久远浑响,我们将到荒原重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兴衰无常;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使我们也“怆然而涕下”,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傲啸也激起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赤壁大江东去,那尚未销蚀的铁戟被大浪淘出,问英雄安在?楚天千里清秋,那在少女的红巾翠袖上留下泪痕的豪杰,已身老沧州!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凄然相送;春花秋月,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答:(1)
(2)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B.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能否和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阻止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悲剧重演,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势。
C.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D.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殷(yīn)切 埋(mán)怨 呱(guā)呱而泣 日薄(bó)西山
B. 陨(yǔn)首 栏楯(shǔn) 悲恻(cè)动人 相形见绌(chù)
C. 僭(jiàn)称 确凿(zuò) 口讷(nè) 同仇敌忾(kài)
D. 虫豸(zhì) 提(tí)防 菜畦(qí) 咸与(yù)维新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学习的革命》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再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2.文体为记叙文。3.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