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善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列传第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B.轨其背己让:避让,让开

C.轨竟诛见:表被动

D.弼击之走:使……逃,击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直接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够小心谨慎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幸免于难。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筹措船只,故设疑阵,麻痹了敌人,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少有大志,年纪轻轻的就文武双全,被权臣周齐王宇文宪招为王府记室,不久,以文才武略而成为皇帝身边的官员,后因高颎的举荐得以充分施展其军事才能,最终实现了父亲的遗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3分)
                                                                
(2)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4分)
                                                                
(3) 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3分)
                                                                

 

1.B 2.D 3.D 4.(1)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3分) (2)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到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4分) (3)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3分) 【解析】 1.让:责备 2.①④可排除。①说明周齐王宪敬重他,④说明他军纪严明。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4.得分点:(1)“受禅”、“阴”、句意各1分(2)“远”“吊”“凶、暴”,句意各1分(3)“缘”、“交代”、句意各1分。 附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 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延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了,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海阔天空破浪行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起航侧记
新华网“武汉”舰12月26日电(记者朱鸿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6日13时45分,在“武汉”号指挥舰的带领下,由两艘导弹驱逐舰、一艘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缓缓离开码头,驶向大海。
从这一刻起,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将穿行4400多海里,横跨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任务。
几分钟前,记者在“武汉”舰最上方战位看到,前甲板水兵放下系在码头上的绳索,拖船冒出一缕细烟,向左前侧开动。舰上官兵向码头上前来送行的800多名官兵挥手道别,一湾海风吹拂着海军将士白色的新式军装,如同掀起阵阵波涛。
出征仪式是在半个小时前开始的。前来为广大官兵送行的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说,这是我国首次使用 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约600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穿马六甲海峡、过曼德海峡,沿着亚欧大陆的南缘航行,访问了40多个国家,最远抵达了非洲东岸,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今天的索马里境内,仍保留着一个名叫“郑和村”的地方。
郑和昔日拜访过的索马里海域,今天因海盗猖獗而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今年年初至11月,有40多艘船只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目前仍有20多艘船只、近300名船员被海盗扣押。这期间,我国有1265艘次商船通过这条航线,20%受到过海盗袭击。
该海域频繁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严重危及我过往船只和人员安全,对我国家利益构成重大威胁。针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多项决议,呼吁和授权世界各国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我国此次派遣军舰赴该海域护航,正是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采取的行动。
水兵放下系在拖船上的绳索,“武汉”号的前部越过码头。军舰继续前行,人们继续挥手,但岸上的人影渐渐变小,《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旋律渐渐弱去。
“武汉”号驶出军港,“微山湖”号和“海口”号紧随其后。海浪在不知不觉间变大了,战舰破浪前行,白色的浪花在船后形成了一个长条形的方阵。从“武汉”号上向后望去,另外两艘舰船上彩色的满旗迎风飘扬,宛若多云的天空中繁星点点。
突然间,阳光破云而出。眼前已是一望无际的宽阔海洋,风从海上吹来,夹杂着温润的气息。
前方,正是一片海阔天空的新天地。
1.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中“侧记”二字表示文体,往往指活动的侧面记述;所以本文只是描述中国海军护舰编队出发时的威武场面,没有仪式全过程的报道。

B.本文符合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特点。

C.文中多处景物描写,如“突然间,阳光破云而出。眼前已是一望无际的宽阔海洋,风从海上吹来,夹杂着温润的气息”,暗示读者,本文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

D.“一湾海风吹拂着海军将士白色的新式军装,如同掀起阵阵波涛”等描写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2.简述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赴索马里海域的理由。(6分)
3.作者提及当年郑和率领船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今天的索马里境内,仍保留着一个名叫“郑和村”的地方有何意义?请简要阐述。(6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时 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在第一段中作者说:“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结合后文的比喻,说说为什么到年终时分,会乍然出现时光的感觉?(5分)
2.分析“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去?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3.面对宋代天王像的瞪视,作者说“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但结尾处却又说“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如何理解这两处看似矛盾的内容?(6分)
4.综观全文,作者对“时光”持一种怎样的看法?对你有何启发?(8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低碳”一词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演绎得美轮美奂,如低耗环保的会“呼吸”的墙壁、地板,可回收循环利用的涤纶纤维工作服,低污染甚至零排放的汽车等,无一不展现了低碳生活的美好前景。

B.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美国宣布对台出售武器清单,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对此,有关专家指出,2010年可谓多事之秋,中国应该未雨绸缪,多下一些先手棋。

D.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必须开禁,否则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钱/射红/车日西山/如履

B.口/惩宿/宿人所难/外中干

C.挣/测慰/狼情不自/令行

D.尔/纱蓬/枯槁逶迤/虚与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要求不超过30个字。(5分)
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
文人的清高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